温性中药列表/9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华紫报春花

别名:三月花、报春花

味性:微苦;性微温。

主治:散瘀止血;消疳。主产后恶露不止;崩漏;小儿疳积。华紫报春花

滑叶跌打

别名:青树跌打、止血树、假鹊肾树皮、止血树皮、清水跌打

味性:苦、辛,温。

归经:胃经。

主治:止血,止痛。用于消化道出血,胃痛;外用治外伤出血。滑叶跌打

滑叶木通

别名:辣木通、大见血飞

味性:辛,温。

主治:通经活络,利尿,消炎,解表,退热。主治感冒,疟疾,膀胱炎,尿道炎,尿闭,闭经。滑叶木通

化金丹

别名:四棱猪屎豆、大响铃果、大马响铃、马响铃、大响铃草

味性:辛、涩,温。

归经:胃;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行气止痛。主湿热黄疸,热淋,膀胱结石,腹痛,痞块不消。化金丹

化橘红
化橘红

别名:化州桔红、橘红、毛橘红、光七爪、光五爪、化皮、化州橘红、化州陈皮、柚皮橘红、毛化、柚类橘红、兴化红、毛柑、毛化红、赖橘红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化痰,理气,健胃,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化橘红

化香树果
化香树果

别名:化香树球、化香果

味性:辛,温。

主治:顺气祛风,消肿止痛,燥湿杀虫。治内伤胸胀、腹痛,筋骨疼痛,痈肿,湿疮,疥癣。化香树果

化香树叶

别名:山柳叶、小化香叶

味性:辛;性温。

主治:解毒疗疮;杀虫止痒。主疮痈肿毒;骨痈流脓;顽癣;阴囊湿疹;癞头疮。化香树叶

桦革裥菌

别名:桦褶孔菌、蘑菇

味性:淡;温。

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四肢抽搐。桦革裥菌

桦桃树

别名:花皮木、吾处处树

味性:甘、辛,温。

主治:温中散寒,祛风除湿。主治感冒,胃酸痛,风湿骨痛。桦桃树

桦褶孔

味性:淡,温。

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桦褶孔

獾骨

别名:土猪骨、沙獾骨、貒骨、土猪子骨

味性:辛、酸,温。

主治:主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獾骨

还亮草
还亮草

别名:飞燕草、鱼灯苏、蛇衔草、车子野芫荽、还魂草、对叉草、蝴蝶菊、峨山草乌、臭芹菜、山芹菜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肾经。

主治:治风湿痛,半身不遂,痈疮癣癞。还亮草

环纹苦乳菇

别名:蘑菇

味性:苦,温。

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环纹苦乳菇

换锦花
换锦花

味性:辛;温。

主治:解毒;祛痰;利水。主痈疽肿毒;喉风;咳嗽痰喘;水肿。换锦花

鲩鱼
鲩鱼

别名:鯶鱼、鰀鱼、混子、混鱼、草魭、草青、、草根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平肝祛风;温中和办。主虚劳;肝风头痛;久疟;食后饱胀;呕吐泄泻。鲩鱼

黄背草
黄背草

别名:进肌草、黄背茅、草糖、金丝茅、山红草、屈针草

味性:甘,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通经;祛风除湿。主经闭;风湿痹痛。黄背草

黄草乌
黄草乌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湿;镇痛。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黄草乌

黄多孔菌

别名:杂蘑

味性:微咸,温。

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经络不舒。黄多孔菌

黄藁本
黄藁本

别名:藁本、滇藁本

味性:辛,温。

主治:散风除湿。主治头痛,风湿痹痛。黄藁本

黄果茄
黄果茄

别名:黄水茄、黄打破碗、刺茄、野茄果、大苦果、黄拓破碗、籁茄、水茄头、黄果珊瑚、马刺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湿;消瘀止痛。主风湿痹痛;牙痛;睾丸种痛;痈疖。黄果茄

黄颔蛇

别名:黄喉蛇、黄长虫、慈鳗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杀虫;解毒;退翳。主疠风;恶疮;疥癣;漏疮;目翳。黄颔蛇

黄颔蛇骨

味性:甘;温。

归经:脾经。

主治:补虚截疟。主久疟;劳疟。黄颔蛇骨

黄颔蛇头

味性:甘;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截疟;解毒消肿。主久疟;痈肿;痔疮。黄颔蛇头

黄花夹竹桃
黄花夹竹桃

别名:酒杯花、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大飞酸子、夹竹桃、番仔桃、吊钟花、竹桃、树都拉、铁石榴、杨石榴、菱角树、癣疮叶、黄花状元竹、美国黄蝉、竹驼子、杨柳树、铁菱角、都拉树

味性:辛、苦,温。

归经:心经。

主治:强心;利尿消肿。主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黄花夹竹桃

黄花堇菜
黄花堇菜

别名:土细辛、踏膀药、黄花细辛、黄花地丁、小黄药

味性:酸甘,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温经通络;除湿止痛;消疳健脾。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疳积;气虚头晕。黄花堇菜

黄花铁线莲

别名:狗断肠、铁线透骨草、透骨草、狗肠草、狭叶灰绿铁线莲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治风湿性关节炎,痒疹,疥癞。黄花铁线莲

黄花香茶菜

别名:白沙虫药、痢药、烂脚草、臭蒿子、鸡苏

味性:辛,温。

主治:利湿,解毒。主治痢疾;外用治烂脚丫。黄花香茶菜

黄花香薷

味性:味辛;性微温。

主治:化湿健胃;杀虫止痒。主湿滞痞满食少;腹痛吐泻;虫积;疥癣湿痒;阴道滴虫。黄花香薷

黄花远志

别名:黄金卵、吊吊黄、黄花鸡骨、鸡根、小荷苞、鸡肚子果、荷苞山桂花

味性:甘,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补虚消肿,调经活血,治感冒,风湿疼痛,肺痨,水肿,产后虚弱,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黄花远志

黄荆

别名:黄荆条、黄荆子、布荆、荆条、五指风、五指柑

味性:根、茎:苦、微辛,平;叶:苦,凉;果实:苦、辛,温。

主治:根、茎: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用于支气管炎,疟疾,肝炎。;叶:化湿截疟。用于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感染;外用治湿疹,皮炎,脚癣,煎汤外洗。;果实: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用于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鲜叶:捣烂敷,治虫、蛇咬伤,灭蚊。;鲜全株:灭蛆。黄荆

黄荆根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心经。

主治:解表;止咳;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黄荆根

黄荆子
黄荆子

别名:布荆子、黄金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黄荆子

黄桷根

别名:黄葛根

味性:苦;酸;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消肿。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肿满,跌打损伤,疥癣。黄桷根

黄桷皮

味性:苦;酸;性温。

主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癣疮。黄桷皮

黄桷树根疙瘩

味性: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温;活血通络。主风温关节痛;劳伤腰痛。黄桷树根疙瘩

黄栎

别名:黄栗树、黄椆

味性:微苦涩,微温。

主治:平喘。主哮喘。黄栎

黄瘤孢

别名:黄麻球孢霉

味性:微苦;性温。

归经:肺经。

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黄瘤孢

黄茅

别名:地筋、毛针子草、风气草、毛锥子

味性:甘,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咳。;风寒咳嗽:根1两,水煎服。;风湿关节疼痛:配方用,泡酒服。黄茅

黄蘑菇

别名:黄粉牛肝、黄牛肝、黄衣牛肝、黄色猪口茸

味性:淡、温。

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止血。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肢体麻木;外伤出血。黄蘑菇

黄囊杓兰

味性:甘,温。

主治:强心利尿,活血调经。用于心力衰竭,月经不调。黄囊杓兰

黄皮
黄皮

别名:救驾、臭条子

味性:味苦;辛;性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络止痛。主风寒湿痹;腰痛;跌打损伤;骨折。黄皮(图)

黄皮根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胃;肝经。

主治:行气止痛。主气滞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痛经。黄皮根

黄皮果
黄皮果

别名:黄皮子、黄檀子、黄弹子、金弹子、黄弹子黄弹、

味性:甘酸,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消食,化痰,理气。治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黄皮果

黄皮果核

别名:黄皮核

味性:味辛;微苦;微温。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理气,散结,止痛,解毒。治胃痛,疝气,疮疖。黄皮果核

黄皮树皮

别名:黄皮皮

味性:辛苦,温。

主治:消风肿,去疳积,散热积。煲酒服,通小便。黄皮树皮

黄皮血藤

别名:气藤、血藤、红香血藤、紫金血藤、大伸筋、西五味、药五味、红九股牛

味性:根、藤:微辛,微温;果:甘、酸,温。

主治:根、藤: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脉管炎,跌打损伤,胃痛,骨折。;果:敛肺止咳,止汗涩精。用于肺虚喘咳,自汗,盗汗,遗精。黄皮血藤

黄芪
黄芪黄芪

别名:绵芪、绵黄芪

味性:甘,温。

归经:归肺、脾经。

主治: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黄芪(图)

黄耆

别名: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芪、箭芪、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

味性:甘,微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耆

黄山五叶参

味性:味辛;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山五叶参

黄鳝

别名:鳝鱼

味性:甘、咸,温。

主治:补五脏。主治虚劳,身体消瘦,湿热,身痒,臁疮及肠风痔漏。黄鳝

黄鳝藤
黄鳝藤

别名:勾儿茶、熊柳藤、铳子藤、老鼠藤、皱皮草、羊母锁、花眉跳架、鼻朴子、厝箕藤、紫罗花、蛇藤、熊柳根、镜子藤、勾儿条、皱纱皮、消子紫、统子藤、黑龙串筋、黑观音、大叶勾儿茶、扁担果子、牛儿藤、皱皮纱

味性:微涩,温。

归经:肝;胆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痛经,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肿痛。黄鳝藤

黄寿丹
黄寿丹

别名:老来青、还少丹、野瓮菜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活血散瘀;强筋骨;调经;消疳。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小儿疳积。黄寿丹

黄水茄

别名:黄果珊瑚、野茄、丁茄、黄天茄、凝固茄、黄刺茄、苦天茄、洋苦茄、杉钮果、狗茄子、牛茄子

味性:苦、辛,温。

主治:利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睾丸炎,牙痛。黄水茄

黄水芋

味性:性温,味苦。

主治:行气,活血,解毒。治痨伤腰痛,跌打损伤,小儿疮癣。黄水芋

黄锁梅

别名:钻地风、黄藨、大红黄泡叶、栽秧泡

味性:酸、涩,温。

主治:消肿止痛,收敛止泻。用于扁桃体炎,牙痛,筋骨酸痛,急、慢性痢疾,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叶外用治创伤出血,黄水疮。黄锁梅

黄细辛

别名:土细辛

味性:辛,温。

主治:温经散寒,消炎,镇痛,止血,活血,消肿。治骨折肿痛,关节炎,牙痛,外伤出血,休克,颅脑损伤昏迷。黄细辛

黄香薷

别名:香薷、寸薷

味性:辛,香,性微温。

归经:入肺、胃、大肠三经。

主治:清暑热,利小便,除胸满,理烦渴。治中暑下痢,发热口渴,心烦胁痛,口臭,舌出血。黄香薷

黄芫花

别名:北芫花、芫蒿、药鱼梢、黄闷头花、叩皮花、野雁皮、雁皮花、羊冤冤、痒眼花、黄雁雁、绛州芫花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肾经。

主治:泻下逐水;涤痰。主肚腹胀满;痰饮;咳逆喘满;传染性肝炎;精神分裂症;癫痫。黄芫花

黄羊肉
黄羊肉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肺;肾经。

主治:补中益气。主脾胃虚寒;虚劳赢瘦。黄羊肉

黄羊油

味性:味甘;微温。

归经:脾经。

主治:疗痔;。主痔疮。黄羊油

黄樟
黄樟

别名:海南香、南安、香湖、猴樟、大叶樟、樟木、山椒、油樟、臭樟、冰片树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行气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胃痛,胃肠炎,跌打损伤,感冒。黄樟

黄总花草

别名:管仲、小地榆、黄地榆

味性:苦、涩,温。

主治:解毒消炎,收敛止血。主治久痢,水泻。黄总花草

辉葱

别名:宗娃[藏名]

味性: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温中祛寒。主感冒风寒;寒热无汗;中寒腹痛;泄泻。辉葱

回回蒜

别名:水胡椒、蝎虎草、回回蒜毛茛、黄花草、土细辛、鹅巴掌、水杨梅、小桑子、糯虎掌、野桑椹、小回回蒜、鸭脚板、山辣椒、小虎掌草、青果草、水虎掌草

味性:味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消炎退肿,截疟,杀虫。治肝炎,肝硬化腹水,疟疾,疮癞,牛皮癣。回回蒜

回回蒜果

别名:水杨梅果

味性:味苦;性微温。

主治:明目;截疟。主夜盲;疟疾。回回蒜果

回阳生

别名:树韭菜

味性:辛;微温。

主治:活血祛风;理气止痛。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麻木;胃气痛;小儿惊风。回阳生

茴香
茴香茴香

别名:蘹香、小茴香、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小香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肾、膀胱、胃经。

主治: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茴香

茴香根
茴香根

味性:辛甘,温。

主治:温肾和中,行气止痛。治寒疝,胃寒呕逆、腹痛,风湿关节痛。茴香根

茴香茎叶
茴香茎叶

别名:茴香菜、草蘹香、香丝菜

味性:味甘;辛;性温。

主治:驱风,顺气,止痛。治痧气,疝气,痈肿。茴香茎叶

桧叶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荨麻疹,肿毒初起。桧叶

蕙兰

别名:化气兰、土百部[陕西]、线兰、九子兰、九节兰

味性:苦、甘,温。

主治:润肺止咳,杀虫。;常年咳嗽:根皮2钱,水煎服,白酒为引。;蛔虫症:根皮1两,研细粉,加面做馍吃,3日吃完。;头虱:根皮适量,煎水洗。蕙兰

活血连

别名:墨七、土莎连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治咳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活血连

火赤链蛇

别名:大赤链、赤链蛇、红斑蛇、赤练蛇

味性:甘,温。

主治:袪风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疼痛。火赤链蛇

火腿

别名:熏蹄、兰熏、南腿

味性:味甘;咸;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牌开胃,生津益血。治虚劳怔忡,胃口不开,虚痢,久泻。火腿

火焰子

别名:蔓乌药、羊角七、草乌、金牛七、千锤打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散瘀消肿。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牙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神经痛。火焰子

藿香露

味性:辛,微温。

主治:消暑,正气。藿香露

鸡蛋参
鸡蛋参

别名:山鸡蛋、金线吊葫芦、牛尾参、补血草、尼哇、金线壶卢、金线吊壶芦、鸡嗉子、鸡腰子

味性:甘苦,微温。

主治:补肺益肾。治肺虚咳嗽,体虚自汗,疝气,偏坠。鸡蛋参

鸡蛋七

味性:味苦;性温。

主治:散瘀;止血;定痛。主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虚劳咳嗽;贫血。鸡蛋七

鸡肝
鸡肝

味性:甘,微温。

归经:肝;肾;脾经。

主治:补肝肾。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鸡肝

鸡根

别名:黄花远志、鸡肚子果、荷包山桂花、小荷包、桂花岩陀、白糯消、金不换[云南]、黄金卵、吊吊黄、黄花鸡骨、桂花岩托、金不换、观音倒座、土黄芪、鸡根远志、树参、包苏莲、阳雀花、花岩陀、小公鸡树、黄杨参、小鸡花、小鸡脚花、老母鸡咀、鸡肚子根、辣树、树人参

味性:甘,温。

主治:补气活血,祛风利湿。用于肺结核,产后虚弱,月经不调,白带,子宫脱垂,肝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鸡根

鸡骨柴
鸡骨柴

别名:双翔草、老妈妈棵、瘦狗还阳草、酒药花、紫油苏、鸡骨柴

味性:苦,温。

主治: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鸡骨柴

鸡骨柴叶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杀虫;止痒。主脚癣;疥疮。鸡骨柴叶

鸡骨香

别名: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驳骨消、滚地龙、透地龙、山豆根、木沉香、土沉香、过山香、金锦枫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肺;肝;胃;肾经。

主治: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胃痛,胃肠气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鸡骨香

鸡冠参

别名:露水草、鸡心贝母、假苍山贝、钗蛋贝

味性:味苦;性温。

主治:祛风湿;舒筋络;利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水肿;中耳炎;湿疹。鸡冠参

鸡冠虫

别名:红娘[重庆]

味性:辛,温。

主治:通血闭,破症块。主治狂犬病及症瘕瘀结。鸡冠虫

鸡翮羽

别名:鸡翮、鸡翮翎、鸡翅

味性:甘;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破瘀消肿。治血闭,小便不禁,痈疽,阴肿,骨哽。鸡翮羽

鸡脚草乌

别名:月下参、小草乌、惊药、云南飞燕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湿;止痛;定惊。主风寒湿痹;胃痛;癫痫;小儿惊风;跌打损伤。鸡脚草乌

鸡肉
鸡肉

别名:家鸡、烛夜

味性:甘,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主虚劳赢瘦;病后体虚;食少纳呆;反胃;腹泻下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鸡肉

鸡肉参

别名:角蒿

味性:甘淡,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滋补强壮。治产后少乳,久病虚弱,头晕,贫血。鸡肉参

鸡肾参

别名:对对参、双肾参、厚瓣玉凤花、双合草、昆明二叶兰、鸡蛋七、大叶白及

味性:甘苦,温。

归经:肾经。

主治:壮腰补肾。治肾虚腰痛,神经官能症,肾炎。鸡肾参

鸡肾草

别名:鸡肾子、腰子草、双仁、肾经草

味性:甘,温。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补肾壮阳。主阳萎;疝气。鸡肾草

鸡头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宣阳通络。主小儿痘浆不起;时疹疮毒;蛊毒。鸡头

鸡尾木

别名:箭毒木

味性:辛,温。

主治:杀虫止痒。外用治牛皮癣,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鸡尾木

鸡血藤
鸡血藤鸡血藤

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红藤、活血藤、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味性:苦甘,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鸡血藤(图)

鸡掌七

味性:微甘;涩;温。

归经:心;肺经。

主治:益气补血;续溺接骨;止血。主气血虚弱;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筋伤骨折;外伤出血;痢疾。鸡掌七

鸡爪参

别名:野参须

味性:甘;温。

主治:补脾和胃;镇痛。主虚劳;脾胃不和;气短乏力;筋骨疼痛。鸡爪参

鸡爪草
鸡爪草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消结。主外感风寒;风湿麻木;瘰疬。鸡爪草

鸡爪风

别名:串珠酒饼、酒饼叶、半夜兰

味性:微辛,微温。

主治:祛风利湿,健脾理气,祛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产后风痛,产后腹痛、流血不止,痛经,胃痛,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腹泻,肾炎水肿,跌打损伤。鸡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