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purgatives),以滑利大肠、通利大便、引起腹泻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功用
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大便,以清除胃肠积滞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质;或清热泻火,使热毒火毒通过泻下得到缓解;或逐水退肿、化饮涤痰,使水湿痰饮从大小便排出。部分泻下药兼有清利湿热、消积导滞、破血逐瘀、解毒散结等作用。
分类及适应证
由于泻下药自身药性的不同,其作用强弱、毒性大小及适应证也有所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3类。①攻下药。多为苦寒之品,既能通便,又能泻热,攻下力较强。主要用于高热不退、腹满胀痛、大便不通的里实热证,以及火毒内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疮痈疔毒、血热吐衄等证。常用药有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②润下药。多属植物种仁,富含油脂、质地润滑,故有滑利大肠、润燥通便的功效。因其作用缓和,部分药物兼有润养之功,故常用于年老、久病、产后津血亏虚引起的肠燥便秘。常用的药有火麻仁、郁李仁等。③峻下逐水药。作用猛烈、多有毒性,能引起强烈腹泻,使大量水湿痰饮之邪由大便排出,有峻下逐水之功。主要用于胸腹积水、痰饮积聚、喘满气促、肺气壅实、二便不通、脉沉有力、形气俱实的水肿痰饮实证。常用药有甘遂、京大戟、红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千金子、巴豆、泽漆、狼毒、腹水草、鸢尾等。此外,某些泻下药还可用治湿热积滞、泻痢腹痛、肝胆湿热、身目发黄;疮痈疔毒、肠痈腹痛、瘀血闭经、外伤瘀肿、食积虫积、小儿疳积、面黄肌瘦等证。
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证情选择相应的泻下药。里实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或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正虚者,可配补养药,攻补兼施,泻下而不伤正;老年体弱、津枯、阴虚、血亏、肠燥、便秘者,应配生津滋阴养血药。
用药注意事项
此类药中的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猛烈,部分药兼有毒性,易伤正气,故年老体亏、久病正虚、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均当慎用或禁用。还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护胃气。使用泻下药必须掌握用药剂量,凡重证、急证须急下者,可加大剂量,制汤剂内服;病情轻缓只需缓下者,药量不宜过大,或制丸剂内服;对部分有毒的泻下药,须严格炮制,控制用量,防止中毒。
现代研究
泻下药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黏膜炎性充血水肿,引起不同程度腹泻的作用。部分药物还有抑菌消炎、利胆、利尿、止血、降压等作用。泻下药对西医诊为习惯性便秘、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肾炎和肝硬化、血吸虫病引起腹水胀满,以及精神分裂症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还可用于高血压、消化道出血、口腔炎、乳腺炎、局部细菌感染、慢性气管炎、蛔虫病等。
常用泻下药
芦荟来源: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 Aloe barbadensis、好望角芦荟 A. ferox 或斑纹芦荟 A. vera var.chinensis 叶汁的浓缩干燥品
性能: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凉肝除烦,杀虫疗疳。主治实热便秘,惊痫抽搐,疳热虫积,外治癣疮
主要成分:含芦荟甙、异芦荟甙,β-芦荟甙、芦荟大黄素,芦荟糖甙,A、B,后莫那特芦荟甙等
用法用量:入丸、散,1~2克
备注:孕妇忌服
火麻仁别名:(麻子仁、大麻仁)
来源:桑科植物大麻 Cannabis sativa 的成熟果实
性能: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通便。主治血虚、津亏之肠燥便秘
主要成分:种子含胡芦巴碱、异亮氨酸三甲胺乙内酯等。脂肪油内含大麻酚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备注:
峻下逐水药
甘遂来源:大戟科植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的块根
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主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喘咳,二便不利,癫痫发狂,痈肿疮毒
主要成分:含α-及γ-大戟甾醇,甘遂甾醇等。有毒成分为巨大戟萜醇酯类,20-去氧气巨大戟萜醇酯类,β-氧化巨大戟萜醇酯类,甘遂萜酯A、B
用法用量:醋制。宜入丸、散用。研末服,0.5~1.5克
备注:反甘草。孕妇、体弱者忌服
芫花别名:(老鼠花、头痛花)
来源:瑞香科植物芫花 Daphne genkwa 的花蕾
性能:辛、苦,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解毒,杀虫。主治痰饮,喘咳胁痛,水肿,胸腹积水,疥癣,冻疮,秃疮
主要成分: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芫根甙、芹菜素、芫花灵、淡黄木犀单甙等
用法用量:醋制。煎服,1.5~3克。研末服,0.6~1克
备注:反甘草。孕妇、体虚者忌服
京大戟别名:(大戟、龙虎草)
来源:大戟科植物大戟 Euphorbia pekinensis 的根
性能:苦、辛,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主治水肿鼓胀,痰饮积聚,二便不利,癫痫发狂
主要成分:含大戟甙醇、大戟酸、三萜、生物碱等
用法用量:醋制。煎服,1.5~4.5克。研末服,0.3~1克
备注:反甘草。孕妇忌服;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红大戟来源:茜草科植物红大戟 Knoxia valerianoides 的根块
性能:苦,寒。有小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主治水肿,胸腹积水,痰饮喘咳,二便不利,痈疮,瘰疬痰核
主要成分:含游离蒽醌类及结合蒽醌类化合物
用法用量:煎服,1.5~5克。研末服,0.3~1克
备注:反甘草。孕妇、体虚者忌服
狼毒别名:(白狼毒)
来源: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 Euphorbia ebracteolata 或狼毒大戟 E. fischeriana 的根
性能:苦、辛,平。有大毒。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破积杀虫。主治水肿腹胀、食、虫积,癥瘕腹痛,咳喘,结核病,疥癣赘疣
主要成分:含狼毒甙、茴芹香豆素,异茴芹香豆素,异香柑内酯,牛防风素,狼毒素,有机酸等
用法用量:醋制。多入丸、散。研末服,0.6~1.5克
备注:孕妇忌服。
巴豆别名:(江子、刚子)
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的成熟果实
性能: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峻下寒积,逐水涤痰,蚀疮杀虫。主治寒食积滞,大便秘结,腹满急痛,水肿鼓胀,痰饮喘咳,喉风喉痹,癫痫狂;外治恶疮,疥癣,疣痣
主要成分:含巴豆甙,巴豆毒素、生物碱、巴豆油等。油中主要含巴豆油酸,多种巴豆醇三酯和巴豆醇二酯
用法用量:制霜入丸、散用,0.1~0.3克
备注:孕妇忌服
牵牛子别名:(黑丑、白丑)
来源: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 Pharbitis nil 或圆叶牵牛 P. purpurea 的成熟种子
性能: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逐水,通便,祛痰、杀虫。主治水肿鼓胀,痰饮咳喘,二便不利,虫积腹痛
主要成分:裂叶牵牛种子含生物碱、牵牛子甙。后者经水解生成牵牛子酸、巴豆酸、裂叶牵牛酸、右旋α-甲基丁酸和戊酸
用法用量:打碎煎服,3~6克,研末服、1~3克
备注:孕妇忌服
商陆别名:(见肿清)
来源:商陆科植物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或垂序商陆 P. americana 的根
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逐水通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鼓胀、癥积,咳嗽痰喘;外治痈肿疮疡
主要成分:商陆根含商陆皂甙、加利果酸、γ-氨基丁酸、α-菠菜甾醇,Δ7-豆甾醇等。垂序商陆根含组胺,商陆碱
用法用量:宜醋制后用。煎服,3~10克
备注:孕妇忌服
千金子别名:(续随子)
来源:大戟科植物续随子 Erphorbia lathyris 的成熟种子
性能: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下逐水,破备消癥,解毒杀虫。主治水肿,鼓胀,二便不利,癥积,血瘀经闭,外治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疥癣,赘疣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内有千金子甾醇、巨大戟萜醇-20-棕榈酸酯等含萜酯类化合物。还含白瑞香素、续随子素,马栗皮甙等
用法用量:制霜入丸、散,1.5~3克
备注:孕妇忌服
鸢尾别名:(乌鸢、扁竹)
来源:鸢尾科植物鸢尾 Iris tectorum 的根茎
性能: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逐水祛瘀,消积解毒。主治风湿痹痛,水肿鼓胀,癥瘕积聚,食滞胀满,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主要成分:含鸢尾黄酮甙,鸢尾黄酮新甙A、B,盾叶夹竹桃甙,鸢尾酮甙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研末服1~3克
备注:孕妇忌服
泽漆来源:大戟科植物泽漆 Euphorbia helioscopia 的全草
性能:辛、苦,微寒。有毒。归脾、肺、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化痰散结。主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外治瘰疬,无名肿痛
主要成分:鲜叶含无溶血性的酸性皂甙,干草含强溶血性的酸性和中性皂甙。全草还含槲皮素及其多种半乳糖甙、β-二氢岩藻甾醇,泽漆醇等。乳汁含橡胶物质、树脂、丁酸、苹果酸钙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备注:孕妇忌服
腹水草来源:玄参科植物腹水草 Veronicastrum axielare 的全草
性能: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泻下逐水,散瘀解毒。主治水肿,鼓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水火烫伤
主要成分:含甾醇,甘露醇、鞣质、树脂,糖类,无机盐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
备注:孕妇忌服
大黄、芒硝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参看
方剂分类查询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方剂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药酒、冲剂、口服液剂、胶囊剂、片剂
按名称查方剂: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