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中药列表/2
|
- 吊岩风
- 钓杆柴
- 钓竿柴 点击打开目录…
- 钓兰
- 兜兰
- 豆梨
- 杜鹃花
- 杜鹃花根
- 杜鹃花叶
- 杜梨
- 对生耳蕨
- 盾叶莓
- 多花猕猴桃
- 鹅肠草
- 二郎剑
- 二叶舞鹤草
- 繁缕
- 饭团藤
- 方榄
- 飞扬草
- 费菜
- 粉藜
- 蜂乳
- 凤尾蕉叶
- 佛手
- 福建胡颓子叶
- 福建排草
- 覆盆子
- 覆盆子叶
- 柑
- 橄榄
- 橄榄露
- 杠板归
- 狗骨节
- 狗蹄
- 狗牙花
- 狗枣猕猴桃
- 狗枣子
- 挂金灯
- 光石韦
- 光叶山黄麻
- 广枣
- 鬼目
- 桂木
- 桂木干
- 桂竹糖芥
- 海红
- 寒莓
- 寒莓根
- 寒莓叶
- 旱莲花
- 薅田藨
- 诃子
- 荷莲豆草
- 黑汉条
- 红白二丸
- 红半边莲
- 红背酸藤
- 红菠菜
- 红麸杨根
- 红孩儿
- 红胡豆七
- 红花酢浆草
- 红花岩松
- 红鸡踢香根
- 红簕钩
- 红莲子草
- 红毛对筋草
- 红毛悬钩子
- 红雀珊瑚
- 红瑞木果
- 红酸杆
- 红田乌草
- 红子根
- 猴骨
- 胡麻草
- 胡荽子
- 胡颓子
- 胡颓子根
- 胡颓子叶
- 湖北海棠
- 蝴蝶树
- 虎肉
- 虎尾兰
- 花点草
- 花蕊石
- 花酸苔
- 花叶秋海棠
- 华罂粟
- 华中五味子
- 獾骨
- 獾肉
- 黄藨根
- 黄藨叶
- 黄矾
- 黄花堇菜
- 黄桷根
- 黄桷皮
- 黄连花
- 黄莲花
- 下一页
别名:红葡萄藤、爬山虎、上木蛇、上木三叉虎、三叉虎、上竹龙、上树蜈蚣[广西]、三皮风、三角风、异叶地锦、小叶红藤、青藤、猴仙丹、薁欲、捆仙藤、小风藤、三爪虎、上树蜈蚣、单吊根、巴山虎、大叶爬山虎、节叶藤、上树蛇、白花藤仔
味性:酸、涩,温。
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筋骨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跌打肿痛,疮疖。吊岩风
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
味性:根、叶:微甘、涩,凉;果实:酸、甘、涩,寒。
主治: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用量0.5~1两。;果实:健胃,止痢。用量0.5~1两,外用适量。豆梨

别名: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山归来、满山红、清明花、红柴丬花、灯盏红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迎山红、杜鹃、红花杜鹃、春明花、长春花、应春花
味性:酸甘,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杜鹃花

别名:鹅儿肠、鸡肠菜、合筋草、小被单草、园酸菜、蔜、蘩蒌、滋草、鹅肠菜、鹅儿肠菜、五爪龙、狗蚤菜、鹅馄饨、、繁蒌、圆酸菜、野墨菜、和尚菜、乌云草
味性:甘、酸,凉。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活血,去瘀,下乳,催生。治产后瘀滞腹痛,乳汁不多,暑热呕吐,肠痈,淋病,恶疮肿毒,跌打损伤。繁缕
别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十八症、臭饭团、过山龙藤、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绯红南五味子、酒饭团
味性:酸甘,微温。
主治: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饭团藤
别名:养心草、倒山黑豆、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七叶草、晏海豆丬、回生草、血草
味性:酸,平。
归经:入心、肝、脾三经。
主治:活血,止血,宁心,利湿,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咳血,吐血,便血,心悸,痈肿。费菜


别名:橄榄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谏果、青橄榄、白榄、黄榄、甘榄、余甘子
味性:甘涩酸,平。
归经:入肺、胃经。
主治: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主咳嗽痰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醉酒;鱼蟹中毒。橄榄(图)
别名: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素、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梨头刺
味性:酸,凉。
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咳。用于肾炎水肿、百日咳、泻痢、湿疹、疖肿、毒蛇咬伤。杠板归

别名:酸浆实、天泡草铃儿、金灯笼、天灯笼、灯笼果、天泡果、包铃子、端浆果、野胡椒、锦灯笼、鬼灯笼、水辣子、浆水罐、勒马回、灯笼儿、王母珠、洛神珠、红姑娘、天泡灯、浆水灌、红灯笼
味性:酸,寒。
归经:归肺;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治骨蒸劳热,咳嗽,咽喉肿痛,黄疸,水肿,天泡湿疮。挂金灯
别名:牛皮风尾草、大石韦、石莲姜、岩莲鸡尾、大鱼刀、石韦、一包针、牛皮凤尾草、铁牛皮、牛舌条
味性:苦;酸;凉。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止咳;止血。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小便不利;热淋;沙淋;颈淋巴结核;烧烫伤;外伤出血。光石韦
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
味性:果:甘、酸,平;根:辛,微温。
主治: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桂木
别名:寒刺泡、山火莓、岂陈晃、水漂沙、大叶漂、乔果、踏地杨梅、猫儿扭、虎脚扭、过江龙[湖北]
味性:甘、酸,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根:用于黄疸型肝炎,胃痛,月经不调,产后发热,小儿高热,痔疮。;叶:用于肺结核咯血;外用治创伤出血,黄水疮。寒莓
别名:藨、蛇泡竻、黑龙骨、三月泡、红梅消、红琐梅、过江龙、倒筑伞、薅秧泡、牙鹰竻、倒生根、毛叶仙桥、虎波草、布田菠草、播田花、乳痈泡、鹰爪竻、种田蒲、天青地白草、细蛇凼、小还魂、五月藨刺、龙船藨、红花脬竻、栽秧泡、蛇泡果、细蛇(乙水)、两头粘、五月红、陈刺波、草杨梅、仙人搭桥
味性:甘酸,平。
归经:肝;肺;肾经。
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杀虫。治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瘰疬。薅田藨
别名:荷莲豆菜、野雪豆、月亮草、除风草、水蓝青、水冰片、野豌豆草、野豌豆尖、眼睛草、两面青、螺蚬草、青蛇儿、龙鳞草
味性:微酸、淡,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活血消肿,退翳。用于急性肝炎,胃痛,疟疾,翼状胬肉,腹水,便秘;外用治骨折,疮痈,蛇咬伤。荷莲豆草
别名:红白二元、红黑二丸、岩丸子、鸳鸯七、水八角、一口血、一点血、小桃红、山海棠、野秋海棠、老背少
味性:苦、酸,平。
主治:活血调经,止血止痢。用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吐血,衄血,跌打损伤出血。红白二丸
别名:头林沁、酸藤木、黑风藤、风莓、酸藤、风藤、三酸藤、蚂蝗藤、牛卷藤、乳藤、酸叶藤、麻骨风、头林心、斑鸠藤、厚皮藤
味性:酸;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滞;活血消肿。主咽喉肿痛;口腔炎;肠炎;慢性肾炎;食滞胀满;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红背酸藤

别名:牛奶子根、半春子、半含春、石滚子、四枣、柿模、羊奶奶、甜棒锤、卢都子、雀儿酥、王婆奶、蒲颓子、甜棒捶、牛奶子、羊母奶子、糖罐头、咸匏头、柿蒲、灯蒲、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鸡卵子、清明子、斑楂、干茄、假灯笼、梅花泡、潘桑果、野枣子、羊头泡、白叶丹、半钱子、小青六、郎郎崽、旗杞
味性:酸湿,平。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收敛止泻;健脾消食;止咳平喘;止血。主泄泻;痢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气喘;崩漏;痔疮下血。胡颓子(图)

别名:牛奶根、贯榨根、叶刺头
味性:酸,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止咳,止血,祛风,利湿,消积滞,利咽喉。治咳喘,吐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风湿关节痛,黄痘,泻痢,小儿疳积,咽喉肿痛。胡颓子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