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中药列表/3
|
- 黄泡果
- 黄泡子
- 黄皮果
- 黄皮血藤
- 黄稔根
- 黄锁梅
- 黄锁梅根
- 灰贯众
- 火棘
- 火炭母
- 火炭母草
- 火炭母草根
- 火秧竻叶
- 鸡蛋果
- 鸡屎藤
- 蕺叶秋海棠
- 家兔骨
- 荚蒾
- 假菠菜
- 假刺藤
- 见血住
- 箭叶蓼
- 浆水
- 金刀菜
- 金刚一棵蒿
- 金瓜核
- 金合欢
- 金橘根
- 金橘核
- 金雀花
- 金樱根
- 金樱花
- 金樱子
- 金盏草
- 金爪儿
- 景天
- 景天三七
- 九节莲
- 橘
- 橘红珠
- 矩叶酸藤果
- 卡密
- 扛板归
- 扛板归根
- 空青
- 苦蘵果实
- 栝楼茎叶
- 蓝胡麻草
- 狼尾巴花
- 廊茵
- 老虎泡
- 老米酒树
- 酪
- 簕竹
- 雷公橘
- 梨
- 李树叶
- 李子
- 荔枝
- 辽瓦松
- 裂叶秋海棠
- 林檎
- 凌霄花
- 硫黄
- 龙角草
- 龙舌兰
- 龙涎香
- 龙珠果
- 鸬鹚骨
- 鸬鹚肉
- 陆英根
- 鹿梨
- 鹿梨根皮
- 驴肉
- 绿矾
- 绿青
- 绿玉树
- 罗望子
- 裸茎千里光
- 落地生根
- 落葵
- 马鞍叶
- 马齿苋
- 马桂花
- 马蔺花
- 马蔺叶
- 马皮
- 马鹊树
- 马肉
- 马蹄荷
- 马蹄荷根
- 马牙半支
- 蚂蚁
- 麦穗七
- 脉果漆
- 鳗鲡鱼血
- 蔓胡颓子
- 芒果核
- 杧果
- 杧果核
- 下一页
别名:气藤、血藤、红香血藤、紫金血藤、大伸筋、西五味、药五味、红九股牛
味性:根、藤:微辛,微温;果:甘、酸,温。
主治:根、藤: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脉管炎,跌打损伤,胃痛,骨折。;果:敛肺止咳,止汗涩精。用于肺虚喘咳,自汗,盗汗,遗精。黄皮血藤
别名:锁梅根、钻地风、锁地风、黄泡刺根、红锁梅、乌泡、黄泡、倒竹伞、三月泡、雀不站、黄茨果、雀不钻
味性:酸苦;平。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通络,消肿,止泻。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扁桃体炎,肿毒,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黄锁梅根
别名:火把果、救军粮、救兵粮、救命粮、赤阳子、红子、豆金娘、水搓子
味性:甘、酸,平。
主治:果:消积止痢,活血止血。用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白带,产后腹痛。;根:清热凉血。用于虚痨骨蒸潮热,肝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痛,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吐血,便血。;叶:清热解毒。外敷治疮疡肿毒。火棘

别名: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饭草、白饭藤、信饭藤
味性:微酸、微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明目退翳。用于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云翳,霉菌性阴道炎,白带,乳腺炎,疖肿,小儿脓疱疮,湿疹,毒蛇咬伤。火炭母

别名:火炭毛、乌炭子、运药、山荞麦草、黄鳝藤、晕药、乌白饭草、火炭星、鹊糖梅、赤地利、乌饭藤、水沙柑子、鸪鹚饭、水退痧、红梅子叶、白饭草、大叶沙滩子、老鼠蔗、火炭母、地肤蝶、水退瘀、胖根藤、小晕药、花脸晕药、蓼草、白乌饭藤、信饭藤、酸管杖、大沙柑草、火炭藤、水洋流、酸广台、接骨丹、大红袍、野辣蓼
味性:酸甘,凉。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风热咽疼,虚弱头昏,小儿疰夏,惊搐,妇女白带,痈肿湿疮,跌打损伤。火炭母草


别名:斑鸩饭、女青、主屎藤、却节、皆治藤、臭藤根、牛皮冻、臭藤、毛葫芦、甜藤、五香藤、臭狗藤、香藤、母狗藤、鸡矢藤、清风藤、斑鸠饭、白毛藤、狗屁藤、臭屎藤、鸡脚藤、解暑藤、玉明砂、鸡屙藤、雀儿藤
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鸡屎藤
别名:假大黄
味性:酸、甘、微苦,凉。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杀虫。;肺结核咯血:用根5钱,水煎服。;痔疮出血:鲜全草1两,水煎服。;痈疮疖肿: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皮肤瘙痒:全草适量,水煎外洗。;跌打肿痛:鲜根捣烂加酒炒热外敷。假菠菜
别名:益母藤、东方发白、梭罗来、红天麻、公子天麻
味性:酸;微苦;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收敛固脱。主湿热黄疸;下痢脓血;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月经不调;崩漏;子宫脱垂;脱肛。金刚一棵蒿
别名:瓜子金、望水王仙桃、乳汁藤、瓜子核、树上瓜子、眼树莲、瓜子藤、石仙桃、小耳环、上树瓜子、上树鳖、翼鱼草
味性:甘微酸,寒。
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热咳血,小儿疳积,痢疾,疔肿疖疮。金瓜核
别名:消息花、金钱梅、绒祖刺、鸭皂树、牛角花、洋梅花、刺根、刺球花
味性:微酸、涩,平。
主治:消痈排脓,收敛止血。;主治肺结核,冷性脓肿,风湿性关节炎。5~8钱。体弱者可酌加豆腐或鸡、鸭肉炖服。;此外可治疟疾。3~5钱,水煎服,每日1剂。金合欢
别名:生血草[云南]、一颗血、坝齿花、金鹊花、黄雀花、阳雀花、猪蹄花、斧头花、甲鱼嘴花、阳鹊花
味性:酸、涩,温。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补肾壮阳,接骨止血。用于肾虚阳痿;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骨折。金雀花


别名: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刺榆子、刺梨子、金罂子、山石榴、山鸡头子、糖莺子、棠球、糖罐、糖果、黄刺果、蜂糖罐、槟榔果、金壶瓶、野石榴、糖橘子、小石榴、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灯笼果、刺橄榄、刺兰棵子
味性:酸涩,平。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主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金樱子(图)
- 《中国药典》金樱子
- 《中药大辞典》金樱子
- 《中华本草》金樱子
- 《本草纲目》金樱子
- 《本草备要》金樱子
- 《本草便读》金樱子
- 《本草乘雅半偈》金樱子
- 《本草从新》金樱子
- 《本草撮要》金樱子
- 《本草分经》金樱子
- 《本草经解》金樱子
- 《本草蒙筌》金樱子
- 《本草求真》金樱子
- 《本草图经》金樱子
- 《本草新编》金樱子
- 《本草衍义》金樱子
- 《本草易读》金樱子
- 《本草择要纲目》金樱子
- 《本经逢原》金樱子
- 《得配本草》金樱子
- 《滇南本草》金樱子
- 《雷公炮炙论》金樱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金樱子
- 《中药炮制》金樱子
- 《药笼小品》金樱子
- 《药性切用》金樱子
- 《玉楸药解》金樱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金樱子
- 《证类本草》金樱子
- 《中药学》金樱子
- 《冯氏锦囊秘录》金樱子
- 《顾松园医镜》金樱子
- 《医学入门》金樱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五星黄、爬地黄、雷公须、路边黄、小苦藤菜、红苦藤菜、枪伤药、小茄、小救驾、雪公须
味性:酸、苦,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理气活血;利尿;拔毒。主小儿盘肠气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跌打创伤。金爪儿

别名:活血三七、八宝、胡豆七、大打不死、戒火、慎火、火母、据火、救火、慎火草、护花草、拔火、谨火、挂臂青、护火、辟火、火丹草、火焰草、八宝草、佛指甲、火炊灯、绣球花、跤蹬草、土三七、胶稔草、美人草、挂壁青、龙头三七、蚕豆七、观音扇、橡皮七、猪脚草
味性:苦酸,寒。
归经:心;肝;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治丹毒,游风,烦热惊狂,咯血、吐血,疗疮,肿毒,风疹,漆疮,目赤涩痛,外伤出血。景天(图)


别名:土三七、墙头三七、见血散、血山草、破血丹、六月淋、八仙草、蝎子草、吐血草、活血丹、费案、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晒不干、养心草回生草、九头三七
味性:平;甘;微酸。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止血,化瘀。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跌打损伤。景天三七

别名:犁头刺藤、老虎利、雷公藤、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牛草、刺酸浆、鸡眼睛草、有刺鸠饭草、拦蛇风、白竻、有刺粪箕笃、犁头藤、三角藤、蛇倒退、地葡萄、有竻犁头草、利酸浆、有竻火炭藤、大猛脚、五毒草、火轮箭、猫爪刺、蛇牙草、南蛇风、老虎刺、猫公刺、白大老鸦酸、杠板归、豆干草、酸藤、降龙草、蛇见退、水马铃、芽叶蓼、有刺犁头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
味性:酸苦,平。
归经:肺;小肠经。
主治: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扛板归
别名:狼尾珍珠菜、狼巴草、红丝毛、酸溜子、重穗排草、活血莲、红四毛草、狼尾花、血经草、铁梗将军、百日疮
味性:酸苦,平。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调经散瘀,清热消肿。治月经不调,痛经血崩,感冒风热,咽喉肿痛,乳痈,跌打扭伤。狼尾巴花
别名:红火老鸦酸草、蛇不钻、猫儿刺、南蛇草、红大老鸦酸草、石宗草、急解索、猫舌草、蛇倒退、红花蛇不过
味性:苦;酸;微辛;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和湿止痒;散瘀消肿。主痈疮疔疖;毒蛇咬伤;湿疹;黄水疮;带状疱疹;跌打损伤;愉、内痔外痔。廊茵
别名:糯米果、碎米果、冷饭果、老米酒、老米醋
味性:果:酸、涩,平;根、叶:甘、微苦,微涩,平。
主治:果: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用于咳嗽,肺炎,百日咳。;根、叶: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止血止泻。根:用于肠炎,痢疾,血崩,先兆流产,荨麻疹。叶:外用治骨折,疖肿,跌打损伤,刀伤。老米酒树
别名:车角竹、车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
味性:竹叶:甘,凉;竹茹:微苦,凉;竹笋:甘、酸,平。
主治:竹茹:清热利尿。;竹笋:凉血止痢,清热生津。;小儿高热,感冒风热,尿路感染,鼻衄。竹叶或竹芯0.3~1两,水煎服。;消化不良,痢疾。用竹笋1~2两,水煎服。或用竹笋水1~2两,内服。;为热呕吐,呃逆。用竹茹1~3钱,水煎服。;竹木刺入肉。用竹笋捣烂外敷。簕竹

别名:来禽、文林果、朱柰、五色林檎、联珠果、花红果、花红、沙果、林禽、蜜果、五色柰、文林朗果、金林禽、红林禽、水林禽、密林禽、黑林禽、频婆果
味性:酸甘,平。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止渴,化滞,涩精。治消渴,泻痢,遗精。林檎(图)


别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上树蜈蚣、白狗肠、吊墙花、堕胎花、芰华、藤罗花、紫葳华、苃华、陵霄花、藤萝花、杜灵霄花
味性:酸,寒。
归经:归肝经。
主治:凉血去瘀。治血滞经闭,症瘕,血热风痒,酒齄鼻。凌霄花(图)


别名:硫磺、黄牙、天生黄、石流黄、石留黄、硫黄、昆仑黄、黄硇砂、石硫黄、流黄、黄英、烦硫、石亭脂、九灵黄童、山石住、将军、白硫黄、硫黄花、硫黄粉
味性:酸,温。
归经:入肾、脾经。
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硫黄(图)

别名:龙须果、大种毛葫芦、龙吞珠、风雨花、龙爪珠、毛蛉儿、神仙果、番瓜子、山木、龙珠草、蒲葫芦、假苦瓜、香花果、天仙果、野仙桃、肉果
味性:味甘;酸;性平。
主治:清热凉血,润燥化痰。主治外伤性眼角膜或结膜炎,淋巴结炎。龙珠果

别名:打不死、脚目草、土三七、叶生、叶爆芽、厚面皮、着生药、伤药、叶生根、晒不死、古仔灯、新娘灯、天灯笼、枪刀草、大疔癀、大还魂、番鬼牡丹
味性:酸,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落地生根

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薛葵、蘩露、承露、天葵、藤葵、胡燕脂、藤儿菜、滑藤、西洋菜、御菜、燕脂菜、紫草、燕脂豆、木耳菜、藤露、紫葵、紫豆藤、软藤菜、滑腹菜、红鸡屎藤、葵、繁露、染绛子、荞菜七、篱笆菜、软姜菜
味性:甘酸,寒。
归经:入心,肝,脾,大、小肠经。
主治:清热,滑肠.凉血,解毒,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便血,斑疹,汀疮。落葵
别名:夜关门、蝴蝶风、羊蹄藤、夜合叶
味性:根:酸、涩,平;叶、幼枝:苦、涩,凉。
主治:根:止泻,安神,止痛,散结。用于腹泻,神经功能症,筋骨疼痛;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叶、幼枝:解湿毒,祛腐生肌。用于天疱疮,顽癣,皮肤湿疹,疮痈溃烂,烧烫伤。马鞍叶


别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马齿草、马苋、五行草、马齿龙芽、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酸苋、安乐菜、长命苋、酱瓣豆草、蛇草、酸味菜、狮子草、地马菜、蚂蚁菜、马踏菜、灰苋、酱瓣草、豆板菜、地马莱、耐旱菜
味性:酸,寒。
归经:大肠;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马齿苋(图)
别名:马牙苋、酱瓣半支、旱半支、酱瓣草、酱板豆草、铁梗半支、山半支、佛甲草、半支莲、豆瓣草、六月雪、狗牙瓣、仙人指甲、酱板草、石上马牙苋、酱瓣豆草、马牙板草、石马齿苋、豆瓣菜、打不死
味性:苦;酸;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治痈肿,疔疮,吐血,衄血,血崩,带下,瘰疬,黄疸,跌扑损伤。马牙半支

别名:蚁、玄驹、昆蜉、马蚁
味性:味咸;酸;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肾虚头昏耳鸣;失眠多梦;阳痿遗精;风湿痹痛;中风偏瘫6;手足麻木;红斑性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蚂蚁
别名:山酢浆草、麦子七、大酸梅草、钻地蜈蚣、三块瓦、断脚蜈蚣、上天梯、地海椒、大酸米子草、老鸦酸
味性:酸、涩,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泄泻,痢疾,目赤肿痛,小儿口疮;外用治乳腺炎,带状疱疹。麦穗七
别名:耳环果、羊奶果、甜棒槌、砂糖罐、桂香柳、甜棒锤、蒲颓子、抱君子、蔷蔤树、半春子、疑吴、痧银藤、白面将军、加豆叶、藤木楂、柿果、白甜蒲、旗糊、顶钟树、米疑吴
味性:酸;平。
归经:大肠经。
主治:收敛止泻;止痢。主肠炎;腹泻;痢疾。蔓胡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