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胃经的甘味中药列表/3
|
- 栝楼子
- 蜡瓣花根
- 蜡梅花
- 莱菔
- 莱菔子
- 兰石草
- 蓝花子
- 狼膏
- 酪
- 勒鱼
- 梨
- 狸肉
- 李树叶
- 理石
- 鳢鱼
- 鲢鱼
- 灵猫肉
- 灵砂
- 灵寿茨
- 灵香草
- 菱
- 留师蜜
- 柳叶菜花
- 龙眼
- 露蜂房
- 芦根
- 芦荟根
- 芦叶
- 炉甘石
- 绿豆
- 绿豆粉
- 绿豆花
- 绿豆芽
- 卵叶贝母兰
- 马槟榔
- 马蔺子
- 马蹄甲
- 麦冬
- 麦饭石
- 麦斛
- 麦门冬
- 麦芽
- 杧果
- 猫胞衣
- 茅膏菜
- 蒙自水芹
- 猕猴桃
- 米皮糠
- 密花角蒿
- 蜜蜂子
- 蜜蜡
- 绵毛金腰
- 绵三七
- 明党参
- 蘑菇
- 茉莉花
- 木鳖子
- 木耳
- 木馒头
- 木虾公
- 木竹子油
- 南瓜
- 南瓜藤
- 南沙参
- 柠檬
- 柠檬叶
- 牛鼻
- 牛肚
- 牛口涎
- 牛马藤
- 牛脑
- 牛脾
- 牛肉
- 牛乳
- 牛脂
- 糯米
- 鸥
- 藕
- 藕节
- 盘肠草
- 硼砂
- 苹果皮
- 瓶尔小草
- 萍蓬草根
- 萍蓬草子
- 婆婆指甲菜
- 蒲公英
- 蒲桃种子
- 普洱茶膏
- 芡实茎
- 蔷薇花
- 荞麦
- 茄子
- 青果
- 青粱米
- 青桐翠木
- 青榨槭
- 人参芦
- 人参叶
- 人乳汁
- 下一页

别名:腊梅花、黄梅花、铁筷子花、雪里花、巴豆花、蜡花
味性:辛;甘;微苦性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解毒清热;理气开郁。主暑热烦渴;头晕;胸闷脘痞;梅核气;咽喉肿痛;百日咳;小儿麻疹;烫火伤。蜡梅花
别名:荚、芦萉、芦菔、荠根、罗服、萝瓝、雹葖、紫菘、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土酥、葖子、萝白、葖、苞葖、萝卜、萝葍、菜头、地灯笼、寿星头
味性:辛甘,凉。
归经:入肺、胃经,。
主治: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莱菔
别名:蠡鱼、鲖鱼、蜾、鲡、鯣、黑鳢鱼、玄鳢、文鱼、黑鲤鱼、黑鱼、乌鱼、黑火柴头鱼、蛇皮鱼、乌棒、活头、鲷鱼、鳏、乌鳢、活头才鱼
味性:甘,寒。
归经:脾;胃;肺;肾经。
主治:补脾,利水。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鳢鱼(图)
别名:零陵草、广零陵香、驱蛔虫草、满山香、熏衣草、蒙州零陵香、排草、香草、零陵香、熏草、驱虫草、闹虫草、尖叶子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解表;止痛;行气;驱蛔。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胸腹胀满;蛔虫病。灵香草

别名:蜂肠、革蜂窠、百穿、蜂剿、大黄蜂窠、紫金沙、马蜂包、马蜂窝、虎头蜂房、野蜂房、纸蜂房、长脚蜂窝、草蜂子窝、革蜂案、蜂房、蜂巢
味性:甘,平。
归经:肝;胃;肾经。
主治:祛风,攻毒,杀虫。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露蜂房(图)


别名:苇根、芦头、芦茅根、芦菇根、顺江龙、水蓢蔃、芦柴根、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芦菰根、水蓈蔃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根(图)

别名:长寿石、健康石、炼山石、马牙砂、豆渣石
味性:甘;温。
归经:肝;胃;肾经。
主治:解毒散结;去腐生肌;除寒祛湿;益肝健胃;活血化瘀;利尿化石;延年益寿。主痈疽发背;痤疮;湿疹;脚气;痱子;手指皲裂;黄褐斑;牙痛;口腔溃疡;风湿痹痛;腰背痛;慢性肝炎;胃炎;痢疾;糖尿病;神经衰弱;外伤红肿;高血压;老年性血管硬化;肿瘤;尿路结石。麦饭石

别名:果上叶、石豆、一挂鱼、羊奶草、青兰、单叶石枣、鸦雀嘴、灵芝角、石杨梅、万年桃、石枣子、子上叶、瓜子莲、石龙石尾、七仙桃、小扣子兰、石蚊虫、石仙境、黄豆鞭、楼上楼、石莲子、根上子、石萸、石仙桃、鱼毙草、鸭雀嘴、石豆兰
味性:甘,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滋阴清热,化痰止咳。用于肺燥咳嗽,肺结核咯血,热病烦渴,扁桃体炎。麦斛

别名:麦冬、虋冬、不死药、禹余粮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肺;胃;心经。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麦门冬(图)
- 《中药大辞典》麦门冬
- 《中华本草》麦门冬
- 《本草纲目》麦门冬
- 《本草备要》麦门冬
- 《本草便读》麦门冬
- 《本草乘雅半偈》麦门冬
- 《本草崇原》麦门冬
- 《本草从新》麦门冬
- 《本草撮要》麦门冬
- 《本草害利》麦门冬
- 《本草经解》麦门冬
- 《本草经集注》麦门冬
- 《本草蒙筌》麦门冬
- 《本草思辨录》麦门冬
- 《本草图经》麦门冬
- 《本草新编》麦门冬
- 《本草衍义》麦门冬
- 《本草择要纲目》麦门冬
- 《本经逢原》麦门冬
- 《得配本草》麦门冬
- 《雷公炮制药性解》麦门冬
- 《名医别录》麦门冬
- 《神农本草经》麦门冬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麦门冬
- 《中药炮制》麦门冬
- 《汤液本草》麦门冬
- 《吴普本草》麦门冬
- 《新修本草》麦门冬
- 《药性切用》麦门冬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麦门冬
- 《证类本草》麦门冬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麦门冬
- 《中药学》麦门冬
- 《千金翼方》麦门冬
- 《冯氏锦囊秘录》麦门冬
- 《侣山堂类辩》麦门冬
- 《医学衷中参西录》麦门冬
- 《顾松园医镜》麦门冬
- 《医学入门》麦门冬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地胡椒、捕虫草、食虫草、地珍珠、落地珍珠、一粒金丹、苍蝇网、山胡椒草、石龙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无踪、白花叶、黄金丝、滴水不干、山地皮、柔鱼草、苍蝇草、捕蝇草、珍珠草、野高梁、露珠草、无风自动草、地下明珠
味性:甘,温。
归经:脾;胃;肺经。
主治:治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茅膏菜(图)

别名:藤梨、阳桃、白毛桃、毛梨子、木子、猕猴梨、羊桃、毛叶猕猴桃、大红袍、大零核、猴仔梨、杨桃、绳梨、金梨、野梨、山洋桃、狐狸桃、绳桃、洋桃果、甜梨、毛桃子、野洋桃、公洋桃、鬼桃
味性:甘酸,寒。
归经:肾;胃;胆;脾经。
主治:解热,止渴,通淋。治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猕猴桃(图)

别名:鸡心矮陀陀、球根毛瓣花、草仔薯、山草果、排红草、山鸡头、山土瓜、草果暗消、地草果、独苗一支立
味性:甘苦,平。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健胃消积,理气止痛。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腹疼痛,腹泻,跌打损伤。绵三七


别名:明沙参、粉沙参、山花、土人参、百丈光、天瓠、红党参、金鸡爪、山萝卜、明参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清肺,化痰,平肝,和胃,解毒。治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亦,白带,疔毒疮疡。明党参(图)


别名:藤桐、木别子、漏苓子、木蟹、土木鳖、壳木鳖、地桐子、藤桐子、鸭屎瓜子、木鳖瓜
味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脾;胃经。
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化脓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结炎,头癣,痔疮。木鳖子(图)

别名:木莲、水馒头、鬼馒头、蔓头萝、凉粉果、木铎、桔杷、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馒头郎、牛奶子、牛奶柚、金柚奶、假秤锤、程邦子、水子、鬼球、木果蒲、胖朴、爬墙果、爬壁果、薜荔果、膀膀子、凉粉子、烹泡子、王不留行、馒头米壳、木锋、桔把、木莲果、凉粉树果、馒头果、薛荔果、木瓜、膨泡、乌鸦馒头
味性:甘,平。
归经:肾、胃、大肠经。
主治:通乳,利湿,活血,消肿。治乳汁不下,遗精,淋浊,乳糜尿,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木馒头




别名:沙参、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泡参、面杆杖、桔参、泡沙参、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
味性:甘,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南沙参


别名:黎檬、黎檬子、黎朦子、宜母子、里木子、梨橡干、药果、檬子、梦子、宜蒙子、宜母果、柠果、黎檬干
味性:酸;甘;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祛暑,安胎。咽痛口干,胃脘胀气,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思饮食。柠檬
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绵麻藤
味性:甘,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行血补血,通经活络。治风湿疼痛,四肢麻木,贫血,月经不调。牛马藤

别名:一支箭、一支枪、独叶一支箭、单枪一支箭、一矛一盾、矛盾草、蛇须草、独叶一枝枪、蛇舌草、蛇吐须、蛇咬一支箭、吞弓含箭、独脚黄、一枝枪、拨云草、蛇头一支箭、独叶一枝蒿、一枝箭
味性:甘,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小儿肺炎,脘腹胀痛,毒蛇咬伤,疔疮肿毒;外用治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眼睑缘炎。瓶尔小草
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高脚鼠耳菜、山马齿苋、天青地白、铺地黄、岩马齿苋、卷耳、大鹅儿肠、鹅不食草
味性:甘;微苦;性凉。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湿热泄泻;肠风下血;乳痈;疔疮;高血压病。婆婆指甲菜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荚、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白鼓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仆公英、真痰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蒲公英(图)

别名:花麦、三角麦、乌麦、荍麦、花荞、甜养、荞子、花麦;乌麦;麦、甜荞
味性:甘,凉。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荞麦(图)

别名:落苏、昆仑瓜、草鳖甲、酪酥、矮瓜、吊菜子、白茄、表水茄、紫茄、黄茄、东风草、银茄、黄水茄、酱茄、糟茄、昆仑紫瓜、鸡蛋茄、卵茄
味性:甘,凉。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活血;消肿。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