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肝经的寒性中药列表/2
|
- 地龙
- 地莓子
- 地榆
- 滇丹参
- 滇鸡骨常山
- 迭裂黄堇
- 丁蛎
- 疔毒草
- 东北卫矛
- 东方乌毛蕨叶
- 冬瓜藤
- 冬葵叶
- 多刺绿绒蒿
- 多鳞鳞毛蕨
- 峨屏草
- 鹅肠菜
- 鹅胆
- 二叶舞鹤草
- 飞蛾七
- 粪箕笃
- 凤冠草
- 凤凰木
- 凤尾草
- 凤尾猪鬃草
- 佛甲草
- 佛指甲
- 扶桑花
- 浮石
- 腐婢
- 伽蓝菜
- 甘草梢
- 甘草头
- 岗梅根
- 皋芦
- 高山大戟
- 高山黄华根
- 葛仙米
- 蛤蜊
- 梗花雀梅藤
- 钩藤根
- 狗胆
- 狗肝菜
- 狗缨子
- 贯众叶溪边蕨
- 鹳肉
- 广西美登木
- 龟胆汁
- 龟甲
- 龟血
- 鬼箭羽
- 桂皮紫萁
- 海带根
- 海龟胶
- 海金沙草
- 海金沙根
- 海螺
- 海螺壳
- 海茜
- 海蕴
- 海藻
- 含羞草
- 寒莓根
- 豪猪肚
- 豪猪肉
- 合萌叶
- 河乌
- 黑果小檗
- 黑面叶
- 黑石珠
- 红根
- 红旱莲
- 红花绿绒蒿
- 红帽顶
- 红须须
- 红粘谷子
- 喉咙草
- 猴枣
- 厚叶贯众
- 忽布筋骨草
- 狐胆
- 胡黄连
- 护心胆
- 花锚
- 花苜蓿
- 华东阴地蕨
- 华南鳞盖蕨
- 铧头草
- 槐胶
- 槐角
- 鲩鱼胆
- 黄疸树
- 黄矾
- 黄花木
- 黄堇
- 黄开口
- 黄连
- 黄栌根
- 黄栌枝叶
- 黄蜀葵茎
- 黄藤
- 下一页


别名:蚯蚓、蛐蟮、曲虫、土蟺、赤虫、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虫蟮
味性:咸,寒。
归经:归肝;脾;膀胱经。
主治: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地龙(图)


别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愉、紫地榆、枣儿红、岩地芨、红地榆、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酸赭、豚榆系、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血箭草
味性:苦酸,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地榆(图)
- 《中国药典》地榆
- 《中药大辞典》地榆
- 《中华本草》地榆
- 《本草纲目》地榆
- 《本草备要》地榆
- 《本草便读》地榆
- 《本草乘雅半偈》地榆
- 《本草崇原》地榆
- 《本草从新》地榆
- 《本草撮要》地榆
- 《本草分经》地榆
- 《本草经集注》地榆
- 《本草蒙筌》地榆
- 《本草求真》地榆
- 《本草图经》地榆
- 《本草新编》地榆
- 《本草衍义》地榆
- 《本草易读》地榆
- 《本草择要纲目》地榆
- 《本经逢原》地榆
- 《得配本草》地榆
- 《雷公炮制药性解》地榆
- 《名医别录》地榆
- 《神农本草经》地榆
- 《中药炮制》地榆
- 《汤液本草》地榆
- 《新修本草》地榆
- 《药鉴》地榆
- 《药笼小品》地榆
- 《药性切用》地榆
- 《玉楸药解》地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地榆
- 《证类本草》地榆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地榆
- 《中药学》地榆
- 《千金翼方》地榆
- 《外科全生集》地榆
- 《冯氏锦囊秘录》地榆
- 《顾松园医镜》地榆
- 《医学入门》地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
味性:味微苦;微甘;性微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滇丹参
别名:红辣树、白虎木、野辣椒、三台高、野辣子、永固生、红花岩托、四角枫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截疟;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主疟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滇鸡骨常山
别名:毛腺卫矛、鬼箭羽、卫矛、四棱树、毛叶卫矛
味性:苦;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通经;消肿;止痛;杀虫。主症瘕结块;胸痹;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关节肿痛;虫积腹痛。东北卫矛

别名:犁壁藤、千金藤、田鸡草、铁板膏药草、蛤乸草、雷砵嘴、畚箕草、飞天雷公、雷林嘴、戽斗藤、铁板膏药、青蛙藤
味性:苦;寒。
归经:肝;胆;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便,消疮肿。治热病发狂,黄疸,胃肠炎,痢疾,便秘,尿血,疮痈肿毒。粪箕笃
别名:凤凰草、凤尾草、三叉草、小凤尾、翠云草、山凤尾、井边茜、凤尾蕨、凤凰尾、鸡脚草、半边草、白蕨、黑边草
味性:味淡微苦,性寒。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痢疾,疟疾,黄疸,淋病,下血,血崩,跌打损伤,扁桃体炎,腮腺炎,疮毒,湿疹。凤冠草
别名: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草、小金星风尾、铁脚鸡、山鸡尾、井茜、井阑草、石长生、凤凰草、井边茜、旋鸡头、阉鸡尾、野鸡尾、青蕨、百脚草、龙须草、腊肾草、百脚鸡、金鸡爪、井口鸡胶舌、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小风尾、小金星凤尾、小凤尾、小金星凤尾草、乌脚鸡、线鸡尾、双凤尾、小凤尾草、九把连环剑、鸡爪莲、背阴草
味性:淡;微苦;寒。
归经:大肠;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凤尾草

别名:火烧草、火焰草、佛指甲、半支连、狗牙半支、铁指甲、禾雀舌、禾雀蜊、万年草、午时花、小叶刀掀草、金枪药、狗牙瓣、小佛指甲、尖叶佛甲草、枉开口、鼠牙半枝莲、猪牙齿、土三七、养鸡草、龙水草、回生草、尖叶佛甲单、关叶小石指甲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佛甲草(图)

别名:瓦松、瓦花、滇瓦花、石花、石根、九头狮子草、岩如意
味性:味甘;微辛;性微寒。
归经:肺;肾;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风湿。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佛指甲

别名:花上花、大红花、土红花、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吊丝红花、木花、朋红、公鸡花、佛桑花、贼头花、紫花兰、状元红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肝;脾经。
主治: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扶桑花
别名: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凉粉叶、铁箍散、六月冻、臭黄荆、观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树、糯米糊、捏担糊、墨子稔、豆腐木
味性:味苦;微辛;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消肿。治疟疾,泻痢,痈,疔,肿毒,创伤出血。腐婢

别名:鸡爪三七、五爪三七、鸡脚三七、土三七、假川连、青背天葵、五爪田七、小灯笼草、大还魂、高凉菜
味性: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治疮疡脓肿,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湿疹。伽蓝菜

别名:百解、土甘草、秤杆根、盆包银、点秤根、天星根、七星蔃、山梅根、糟楼星、金包银、上甘草、乌皮柴、西解柴
味性:苦甘.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治感冒,头痛眩晕,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跌打损伤。岗梅根
别名:猪肝菜、羊肝菜、青蛇仔、野青仔、小青、六角英、路边青、土羚羊、金龙棒、青蛇、麦穗红、野辣椒、假米针、紫燕草、假红蓝、九头狮子草、天青菜、大青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肝;肺经。
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热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不利,肿毒疔疮。狗肝菜

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
味性:咸、甘,微寒。
归经:归肝、肾、心经。
主治: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龟甲(图)

别名:卫矛、鬼箭、神箭、六月凌、八树、四棱锋、芸杨、鬼见愁、四面锋、篦箕柴、风枪林、山鸡条子、四面戟、千层皮、刀尖茶、雁翎茶、四棱茶、蓖箕柴、四棱树、见肿消、麻药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破血,通经,杀虫。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虫积腹痛。鬼箭羽
别名:竹园荽、迷离网、鸡胶莽、斑鸠窝、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左转藤、罗网藤、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牛斗茜、磨菇藤、塞窦藤、扫把藤、天仙草、松筋草、鼎擦藤、毛须藤、黑须草、满天云、硬筋藤、牛西藤、金线藤、攀谷藤、海金沙藤、吐丝草、鸡脚藤、爬古藤、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西牛藤
味性:甘,寒。
归经:小肠;膀胱;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海金沙草




别名:蒋、落首、海萝、藫、乌菜、海带花、海藻菜
味性:苦咸,寒。
归经:归肝、胃、肾经。
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海藻(图)
- 《中国药典》海藻
- 《中药大辞典》海藻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海藻
- 《本草纲目》海藻
- 《本草备要》海藻
- 《本草便读》海藻
- 《本草乘雅半偈》海藻
- 《本草崇原》海藻
- 《本草从新》海藻
- 《本草分经》海藻
- 《本草经集注》海藻
- 《本草蒙筌》海藻
- 《本草求真》海藻
- 《本草图经》海藻
- 《本草新编》海藻
- 《本草易读》海藻
- 《本草择要纲目》海藻
- 《本经逢原》海藻
- 《长沙药解》海藻
- 《得配本草》海藻
- 《海药本草》海藻
- 《雷公炮炙论》海藻
- 《名医别录》海藻
- 《神农本草经》海藻
- 《食疗本草》海藻
- 《中药炮制》海藻
- 《汤液本草》海藻
- 《吴普本草》海藻
- 《新修本草》海藻
- 《药鉴》海藻
- 《药笼小品》海藻
- 《药性切用》海藻
- 《药征续编》海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海藻
- 《证类本草》海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海藻
- 《中药学》海藻
- 《千金翼方》海藻
- 《冯氏锦囊秘录》海藻
- 《顾松园医镜》海藻
- 《医学入门》海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感应草、喝呼草、知羞草、怕丑草、怕羞草、望江南、惧内草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安神,消积,解毒。治肠炎,胃炎,失眠,小儿疳积,目热肿痛,深部脓肿,带状疱疹。含羞草
别名:黑面神、鬼划符、暗鬼木、青凡木、铁甲将军、夜兰茶、锅盖仔、四眼草、乌漆臼、青漆、山树兰、狗脚利、蚊惊树、夜兰、山夜兰、田中逵、四眼叶、老鸦写字、庙公仔、鸡肾叶、山村兰、山桂花、漆生草、猴写字、野甜菜
味性:苦,寒。
归经:大肠;肝经。
主治:清湿热,化瘀滞。治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黑面叶

别名:湖南连翘、黄海棠、牛心菜、大叶牛心菜、鸡心菜、大金雀、金丝蝴蝶、对经草、四方草、黄花刘寄奴、伞旦花、大汗淋草、大黄心草、房心草、假连翘、箭花茶、一枝箭、金丝槐、鸡心茶、牛心茶、大茶叶、大精血、元宝草、长柱金丝槐、金丝桃、长柱金丝桃、大箭草、鹧鸪草、土黄芩、小黄心草、大头草、刘寄奴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平肝,止血,败毒,消肿。治头痛,吐血,跌打损伤,疮疖。红旱莲

别名: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铜钱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汉先桃草、喉辫草、小一口血、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牛桃、金牛草、汉先挑草、喉癣草、清明花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头痛;赤眼;风湿痹痛;哮喘;淋浊;疗疮肿毒;烫火伤;蛇咬伤;跌打损伤。喉咙草
别名:红花鸡距草、紫花荷花牡丹、地锦苗、紫花荷包牡丹、七寸高、三月烂、飞菜、鹿耳草、大羊不吃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腹痛泄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目赤肿痛;胃痛。护心胆
别名:地黄瓜、青地黄瓜、烙铁草、犁头草、白花地下、宝剑草、长萼堇菜、翁域、犁嘴草、剪刀菜、紫花地丁、尼泊尔堇莱
味性:辛微苦,寒。
归经:大肠;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肠痈,疔疮,红肿疮毒,黄疸,淋浊,目亦生翳。铧头草
别名:刺黄连、树黄连、土黄连、长叶小檗、土黄柏、三颗针、土黄檗、黄根檗、黄根刺、黄柏刺、铁树黄连、铁篱笆、土水莲
味性:苦;性寒。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肝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咽喉炎,结膜炎,尿道炎,疮疡肿毒。黄疸树

别名:断肠草、黄花鱼灯草、粪桶草、石莲、水黄连、虾子草、野水芹、鱼子草
味性:苦涩,寒。
归经:肺;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目赤肿痛;聤耳流脓;疮毒;疥癣;毒蛇咬伤。黄堇


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王连、灾连、支连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黄连(图)
- 《中国药典》黄连
- 《中药大辞典》黄连
- 《中华本草》黄连
- 《外治方》黄连
- 《本草纲目》黄连
- 《本草备要》黄连
- 《本草便读》黄连
- 《本草乘雅半偈》黄连
- 《本草崇原》黄连
- 《本草从新》黄连
- 《本草撮要》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害利》黄连
- 《本草经解》黄连
- 《本草经集注》黄连
- 《本草蒙筌》黄连
- 《本草求真》黄连
- 《本草思辨录》黄连
- 《本草图经》黄连
- 《本草新编》黄连
- 《本草衍义》黄连
- 《本草易读》黄连
- 《本草择要纲目》黄连
- 《本经逢原》黄连
- 《长沙药解》黄连
- 《雷公炮炙论》黄连
-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连
- 《名医别录》黄连
- 《神农本草经》黄连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连
- 《中药炮制》黄连
- 《汤液本草》黄连
- 《吴普本草》黄连
- 《新修本草》黄连
- 《药鉴》黄连
- 《药笼小品》黄连
- 《药征》黄连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连
- 《证类本草》黄连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黄连
- 《中药学》黄连
- 《千金翼方》黄连
- 《外科全生集》黄连
-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连
- 《顾松园医镜》黄连
- 《医学入门》黄连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土黄连、藤黄连、黄连藤、伸筋蘑、山大王、大黄藤、伸筋藤、天仙藤、金锁匙
味性:苦;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治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黄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