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寒性中药列表/5
|
- 广州山柑
- 龟胆汁
- 鬼笔
- 鬼灯笼
- 鬼灯笼根
- 鬼箭羽
- 鬼针草
- 贵州卷柏
- 桂皮紫萁
- 桂叶素馨
- 鳜鱼胆
- 过路惊
- 过塘蛇
- 海红豆
- 海鳗胆
- 海南地不容
- 海桐树
- 海鹞鱼胆
- 海藻
- 寒莓根
- 汉中防己
- 旱柳
- 旱柳叶
- 合萌根
- 河套大黄
- 核桃楸皮
- 盒子草
- 黑参
- 黑果小檗
- 黑蒿
- 黑虎耳草
- 黑及草
- 黑面叶
- 黑面叶根
- 黑石珠
- 黑塔子根
- 黑阳参
- 红白二丸果
- 红椿
- 红大戟
- 红旱莲
- 红黑二丸
- 红花点地梅
- 红花栝楼
- 红花龙胆
- 红花绿绒蒿
- 红花山牵牛
- 红茎黄芩
- 红葵
- 红轮千里光
- 红马蹄草
- 红帽顶
- 红母猪藤
- 红瑞木
- 红色新月蕨
- 红树皮
- 红头草
- 红线麻
- 红须须
- 红粘谷子
- 红子仔
- 洪连
- 喉咙草
- 猴枣
- 厚叶贯众
- 鲎胆
- 忽布筋骨草
- 狐肠
- 狐胆
- 胡黄连
- 胡莲
- 胡桐泪
- 胡杨
- 蝴蝶花
- 虎耳草
- 虎皮草
- 护心胆
- 花蝴蝶根
- 花锚
- 花木通
- 花苜蓿
- 花楸
- 花唐松草
- 花叶竹芋
- 花蚁虫
- 花蜘蛛
- 华东木蓝
- 华东阴地蕨
- 华风车子根
- 华金腰子
- 华南鳞盖蕨
- 华山矾根
- 铧尖草
- 铧头草
- 化香树
- 化药
- 桦木皮
- 淮通
- 槐胶
- 槐角
- 下一页
别名:虎灯笼、白灯笼、苦灯笼、红灯笼、红羊米青、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岗灯笼、红羊精、苦丁茶、鬼点火
味性:微苦甘;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清热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痨咳嗽;骨蒸潮热;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疖肿疔疮。鬼灯笼

别名:卫矛、鬼箭、神箭、六月凌、八树、四棱锋、芸杨、鬼见愁、四面锋、篦箕柴、风枪林、山鸡条子、四面戟、千层皮、刀尖茶、雁翎茶、四棱茶、蓖箕柴、四棱树、见肿消、麻药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破血,通经,杀虫。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虫积腹痛。鬼箭羽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眺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小鬼针、索人衣、一包针、家脱力草、跳虱草
味性:味苦;性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早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鬼针草

别名:水盖菜、崩草、水瓮菜、水龙、过江龙、水芥菜、水菜岳、狗肠草、过江藤、枇杷菜、鱼鳔草、假蕹菜、水浮藤、草里银钗、白玉钗草、玉钗草、过沟龙、过塘标蚕茧草、水盎菜、假瓮菜
味性:味苦;微甘;性寒。
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燥热咳嗽,酒疸,淋病,麻疹,丹毒,痈肿疔疮。过塘蛇
别名:山枝条、山枝仁[四川]、山栀茶[贵州]、柞木仁、满山香[广西]
味性:根:苦、辛,温;子:苦,寒。
主治:根: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骨痛,牙痛,高血压,神经衰弱,梦遗滑精。;叶:解毒,止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疮疖,外伤出血。;子:涩肠固精。用于肠炎,白带,滑精。海桐树




别名:蒋、落首、海萝、藫、乌菜、海带花、海藻菜
味性:苦咸,寒。
归经:归肝、胃、肾经。
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海藻(图)
- 《中国药典》海藻
- 《中药大辞典》海藻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海藻
- 《本草纲目》海藻
- 《本草备要》海藻
- 《本草便读》海藻
- 《本草乘雅半偈》海藻
- 《本草崇原》海藻
- 《本草从新》海藻
- 《本草分经》海藻
- 《本草经集注》海藻
- 《本草蒙筌》海藻
- 《本草求真》海藻
- 《本草图经》海藻
- 《本草新编》海藻
- 《本草易读》海藻
- 《本草择要纲目》海藻
- 《本经逢原》海藻
- 《长沙药解》海藻
- 《得配本草》海藻
- 《海药本草》海藻
- 《雷公炮炙论》海藻
- 《名医别录》海藻
- 《神农本草经》海藻
- 《食疗本草》海藻
- 《中药炮制》海藻
- 《汤液本草》海藻
- 《吴普本草》海藻
- 《新修本草》海藻
- 《药鉴》海藻
- 《药笼小品》海藻
- 《药性切用》海藻
- 《药征续编》海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海藻
- 《证类本草》海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海藻
- 《中药学》海藻
- 《千金翼方》海藻
- 《冯氏锦囊秘录》海藻
- 《顾松园医镜》海藻
- 《医学入门》海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黄丝藤、葫篓棵子、天球草、鸳鸯木鳖、盒儿藤、龟儿草、合子草、水荔枝、无白草、马瓜包儿、匍丝网草、打破碗子藤、野瓜藤、汤罐头草、野苦瓜、湿疹草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肾炎水肿,湿疹,疮疡肿毒。盒子草
别名:青鱼胆、四棱草、小见肿消、花脸猫、黑耳草、阿小根、龙胆、肝炎药、黑节苦草、鸡脚莲、花锚、甲地然果、小儿肿消、花脸锚
味性:苦,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利湿,平肝利胆。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胃炎,头晕头痛,牙痛。黑及草
别名:黑面神、鬼划符、暗鬼木、青凡木、铁甲将军、夜兰茶、锅盖仔、四眼草、乌漆臼、青漆、山树兰、狗脚利、蚊惊树、夜兰、山夜兰、田中逵、四眼叶、老鸦写字、庙公仔、鸡肾叶、山村兰、山桂花、漆生草、猴写字、野甜菜
味性:苦,寒。
归经:大肠;肝经。
主治:清湿热,化瘀滞。治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黑面叶


别名:红牙大戟、红牙戟、紫大戟、广大戟、南大戟、将军草、野黄萝卜、红芽大戟、云南大戟、红其根、红萝卜、走沙黄、红心薯、土人参
味性:苦,寒。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泻水逐饮;解毒散结。主水肿胀满;痰饮喘急;痈疮肿毒。红大戟

别名:湖南连翘、黄海棠、牛心菜、大叶牛心菜、鸡心菜、大金雀、金丝蝴蝶、对经草、四方草、黄花刘寄奴、伞旦花、大汗淋草、大黄心草、房心草、假连翘、箭花茶、一枝箭、金丝槐、鸡心茶、牛心茶、大茶叶、大精血、元宝草、长柱金丝槐、金丝桃、长柱金丝桃、大箭草、鹧鸪草、土黄芩、小黄心草、大头草、刘寄奴
味性:苦;寒。
归经:肝经。
主治:平肝,止血,败毒,消肿。治头痛,吐血,跌打损伤,疮疖。红旱莲
别名:龙胆草、土白连、九月花、星秀花、冷风吹、雪里梅
味性:苦,寒。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痢疾,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小便不利,眼结膜炎;外用治痈疖疮疡,烧烫伤。红花龙胆
别名:马蹄肺筋草、接骨草、接骨丹[四川]、闹鱼草[云南]、金钱薄荷[浙江]、大驳骨草[广东]、铜钱草、一串钱、人马蹄草、塌菜、八角金钱、大叶止血草、水钱草、大雷公根、大地星宿、金钱薄荷、大叶止血莲、红石胡荽、大雷公藤、大马蹄草
味性:味苦;怀寒。
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主感冒;咳嗽;痰中带血;痢疾;泄泻;痛经;月经不调;跌打伤肿;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红马蹄草

别名: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铜钱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汉先桃草、喉辫草、小一口血、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牛桃、金牛草、汉先挑草、喉癣草、清明花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头痛;赤眼;风湿痹痛;哮喘;淋浊;疗疮肿毒;烫火伤;蛇咬伤;跌打损伤。喉咙草
别名:胡桐、胡桐泪[树脂]、异叶杨、托奥罗依[蒙名]
味性:树脂:苦,寒。
主治:树脂:清热解毒,制酸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牙痛,淋巴结结核,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胃酸过多;外用治中耳炎,痔疮。;根:驱虫。;叶:平肝。用于高血压病。;花序:止血。外用止血。胡杨



别名:铁扁担、燕子花、蓝花铰剪、紫燕、豆豉叶、下搜山虎、凫翳、豆豉草、开喉箭、过山虎、搜山虎、六角草、知母、告剪草、剑刀草、兰花草、扁竹、金扁担、扁竹叶
味性:苦;寒。
主治: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肝炎;肝肿大;肝区痛;胃痛;咽喉肿痛;便血。蝴蝶花

别名:石荷叶、狮子耳、耳聋草、金丝荷叶、金丝吊芙蓉、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系系叶、天荷叶、丝棉吊梅、猪耳草、狮子草、金钱荷叶、金线莲、石丹药、佛耳草、丝丝草、蟹壳草、搽耳草、猫耳朵、耳朵草、红丝络、红线草、红线绳、水耳朵、月下红、金丝草、耳朵红、铜钱草、倒垂莲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虎耳草(图)
别名:大叶金腰子、大虎耳草、猪耳巴、猪耳朵、牛耳朵、大叶金腰、马耳朵、龙香草、龙舌草、大脚片、大叶猫眼睛、虎草、坑草、闷鸡心、毛白菜、岩乌金菜、斗甲、大叶毛大丁、岩窝鸡
味性:苦、涩,寒。
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收敛。主治臁疮,烫火伤。虎皮草
别名:红花鸡距草、紫花荷花牡丹、地锦苗、紫花荷包牡丹、七寸高、三月烂、飞菜、鹿耳草、大羊不吃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腹痛泄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目赤肿痛;胃痛。护心胆
别名:试剑草、铧口草、铧头草、紫花地丁、耳钩草、犁头草、鸡下颌草、鸡口舌、紫地丁、剪刀菜、犁咀菜、铧尖菜、箭头草、红公鸡相打
味性:味苦;辛;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化瘀。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乳痈;湿热黄疸;目赤目翳;肠痈下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妇女产后瘀血腹痛;蛇虫咬伤。铧尖草
别名:地黄瓜、青地黄瓜、烙铁草、犁头草、白花地下、宝剑草、长萼堇菜、翁域、犁嘴草、剪刀菜、紫花地丁、尼泊尔堇莱
味性:辛微苦,寒。
归经:大肠;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肠痈,疔疮,红肿疮毒,黄疸,淋浊,目亦生翳。铧头草

别名:淮木通、青木香、淮通马兜铃、理防己、木防已、岩见悉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肾;膀胱;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主泻痢腹痛;湿热身肿;小便赤涩;尿血;风湿热痹;痈肿恶疮;湿疹;毒蛇咬伤。淮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