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中药列表/26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莴苣子

别名:苣蕂子、白苣子、生菜子

味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胃;肝经。

主治:通乳汁;利小便;活血行瘀。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阴囊肿痛。莴苣子

窝儿七

别名:阿儿七、窝儿参、山荷叶、早荷、一碗水、一把伞

味性:苦;辛;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小腹疼痛;毒蛇咬伤;痈肿疮疖。窝儿七

乌当归

别名:岩当归、差风、光头差风

味性:味微甘;辛;性温。

主治:补血;活血;调经。主血虚体弱;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乌当归

乌骨麻

别名:接骨草、白龙骨、史氏赤车使者、冷坑青、痱痒草、猢狲接竹、血和山、冷坑兰、赤车使者、史氏楼梯草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止咳。主跌打扭伤;骨折;闭经;风湿痹痛;痄腮;带状疱疹;疮肿;毒蛇咬伤;咳嗽。乌骨麻

乌骨藤
乌骨藤

别名:确络风、牛耳风、火索藤、大叶酒饼藤

味性:温;辛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乌骨藤

乌蔹莓五加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接骨。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乌蔹莓五加

乌骚风

别名:乌骨鸡、黑乌骨、黑骨头、铁夹藤、柳叶过山龙、飞仙藤、达风藤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肺;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腰痛;跌打损伤。乌骚风

乌头附子尖

别名:川乌头尖、附子尖、川乌尖

味性:辛;热。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吐风痰;祛寒止痛。主癫痫;痰劂;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乌头附子尖

乌头叶蛇葡萄

别名:过山龙、草葡萄、洋葡萄蔓、狗葡萄、草血蔹

味性:涩、微辛,平。

主治:散瘀消肿,祛腐生肌,接骨止痛。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风湿关节痛。乌头叶蛇葡萄

乌药叶

别名:蒡箕茶

味性:辛;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温中,理气,止痛。治腹中寒痛,小便滑数,食积,风湿关节痛。乌药叶

乌药子

味性:辛;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散寒回阳;温中和胃。主阴毒伤寒;寒性吐泻;疝气腹痛。乌药子

污毛粗叶木

别名:铁骨银参

味性:辛、微甘,温。

主治:行气活血,祛湿强筋,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污毛粗叶木

无莿根

别名: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山甜茶、白菇茶、辣梨茶、狮子藤、虾须藤、过山龙、骨疼搜、红脑藤、藤茶、铁甲将军、母猪精藤、田浦茶、背带藤

味性:辛;苦;凉。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化湿;清热解毒。主夏季感冒;风湿痹痛;痈疽肿毒;湿疮湿疹。无莿根

无风自动草

别名:刷把草、怀胎草

味性:辛,平。

主治:祛风除湿,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咽炎;外用治创伤出血。无风自动草

无花果叶
无花果叶

味性:甘;微辛;性平。

主治:清湿热;解疮毒;消肿止痛。主湿热泄泻;带下,痔疮;痈肿疼痛;瘰疬。无花果叶

无患树蔃

味性:苦;辛;凉。

归经:心;肺;肾经。

主治:治外感发热,咳嗽,吐血,白浊,白带。无患树蔃

无患子树皮

味性:苦;辛;平。

主治:解毒;利咽;祛风杀虫。主白喉;疥癞;疳疮。无患子树皮

无患子中仁

别名:木槵子仁

味性:辛;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消积辟恶。治疳积,蛔虫病,腹中气胀,口臭。无患子中仁

无名子(图)

别名:阿月浑子

味性:味辛,温、涩。

主治:温肾,暖脾。治肾虚腰冷,阳痿,脾虚冷痢。无名子

吴萸叶五加

别名:树三加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舒筋;理气化痰。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水肿;跌打损伤;劳伤咳嗽;哮喘;吐血。吴萸叶五加

吴茱萸
吴茱萸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左力、食茱萸吴萸、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肝、胃经。

主治: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吴茱萸(图)

吴茱萸根
吴茱萸根

味性:辛;苦;性热。

归经:脾;胃;肾经。

主治:行气温中,杀虫。治脘腹冷痛,泄泻,下痢,风寒头痛,腰痛,疝气,经闭腹痛,蛲虫病。吴茱萸根

吴茱萸叶

味性:辛;苦;性热。

归经:肝;胃经。

主治:散寒;止痛;敛疮。主霍乱转筋;心腹冷痛;头痛;疮疡肿毒。吴茱萸叶

芜菁
芜菁

别名:葑、须、薞芜、荛、大芥、蔓菁、葑苁、芥、九英菘、九英蔓菁、诸葛菜、台菜、鸡毛菜、大头菜、狗头芥、蕵芜、五美菜

味性:苦辛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经。

主治:消食下气,解毒消肿。主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咳嗽;疔疮痈肿。芜菁(图)

芜菁甘蓝子

别名:大头菜子

味性:辛;甘、苦;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湿热;散热毒;消食下气。主湿热黄疸;便秘腹胀;热毒乳痈;小儿头疮;无名肿毒;骨疽。芜菁甘蓝子

芜菁花

别名:蔓菁花

味性:辛;平。

归经:肝经。

主治:补肝明目;敛疮。主虚劳目暗;久疮不愈。芜菁花

芜菁子

别名:蔓菁子

味性:辛,平。

归经:肝;脾;肺;大肠经。

主治:明目,清热,利湿。治青盲,目暗,黄疸,痢疾,小便不利。芜菁子

蜈蚣刺

别名:马椒、止血丹、马胶根、接骨药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接骨止血。主风寒湿痹;牙痛;骨折;外伤出血。蜈蚣刺

蜈蚣萍
蜈蚣萍

别名:麻藻、边箕萍、水百脚、槐瓢、水舌头草、大浮萍、包田麻、马萍、大鱼萍、麻薸、长脚浮薸、百脚水草、水蜈蚣、槐叶草

味性:辛;苦;性寒。

主治:治劳热,浮肿,疔疮,湿疹,火烫伤。蜈蚣萍

蜈蚣七

别名: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鸡嗦子花、凤凰抱蛋、独龙抢宝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肝;肾;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蜈蚣七

蜈蚣藤
蜈蚣藤

别名:多叶花椒、马椒、小叶刺椒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经。

主治:祛风解毒。主疮毒;梅毒;癣。蜈蚣藤

五除叶

别名:山茶辣、大漆王叶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小儿麻痹后贵症;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疮疡;风寒头痛。五除叶

五代同堂

别名:猴疳药;鸡肾棱木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主治:活血定痛。主跌打肿痛;骨折。五代同堂

五代同堂根

味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理气活血;祛风除湿。主膨胀胀痛;小儿疳积;风湿骨痛。五代同堂根

五凤朝阳草

别名:羊肝狼头草、四方盒子草、风尾参、还阳草、蒿枝龙胆草、观尾参、厥芨花、土茵陈、四方草

味性:性平,味苦辛。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表。主天花;麻疹;温病。五凤朝阳草

五加叶

别名:五加蕻

味性:味辛;性平。

主治:散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皮肤风湿;跌打肿痛;疝痛;丹毒。五加叶

五角枫根

别名:中华槭、华槭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肾;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主扭伤;骨折;风湿痹痛。五角枫根

五裂槭

味性:辛;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背疽;痈疮;气滞腹痛。五裂槭

五龙皮

别名:五角槭、地锦槭、水色树、色木槭、色木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逐瘀。主治风湿骨痛,骨折,跌打扭伤。五龙皮

五脉绿绒蒿花

别名:欧摆完保

味性:微甘辛,寒。

主治:清热。治肝炎,胆囊炎,肺炎,肺结核,胃溃疡。五脉绿绒蒿花

五气朝阳草

别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水杨梅、龙须草、萝卜叶、绿水草、草本水杨梅、老五叶、海棠菜、兰布政、状晕药、路边青

味性:苦、辛;性寒。

归经:肝、脾、大肠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腰腿痹痛,痢疾,崩漏白带,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咽痛,瘰疬。五气朝阳草

五蕊梅

别名:木茎山金梅

味性:辛,微温。

主治:止咳,痛经,祛瘀消肿。用于咳嗽,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五蕊梅

五色梅叶

别名:臭金凤叶、毛神花叶、五色花叶

味性:味辛;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痈肿毒疮;湿疹;疥癣;皮炎;跌打损伤。五色梅叶

五味藤
五味藤原生态五味藤

别名:丢了棒、象皮藤、一摩消、五马巡城、蝉翼木

味性:辛;苦;凉。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急性肠胃炎;过敏性皮炎。五味藤

五香草

别名:土香薷、小叶香薷[浙江]、痧药草、小叶天香薷、野香草、小叶香薷、小叶天香油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解表,理气止痛。治感冒,扁桃体炎,痧气腹痛,胃气痛。五香草

五叶壁藤

别名:大绿藤、五爪龙、山里七、爬墙风、五爪风、藤五加、青龙藤、五爪金龙、五盘藤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通络;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四肢麻木;跌打瘀肿;骨折;痈肿;毒蛇咬伤。五叶壁藤

五叶泡
五叶泡原生态五叶泡

别名:小猛虎、鸡足刺、越南山泡、五爪风、假五加皮、猫枚筋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腰腿痛。五叶泡

五月霜

别名:灵香蒿、零陵香、铃铃香、铜钱花

味性:苦微辛,凉。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治子宫炎,阴道滴虫。五月霜

五指毛桃根

别名:南芪、土黄芪、土五加皮

味性:辛甘,微温。

主治:健肿补肺,行气利湿。治肺痨咳嗽,盗汗,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风湿痹痛,肝炎,白带,产后无乳。五指毛桃根

五爪金龙
五爪金龙

别名:五爪龙、小五爪金龙、灯笼草、小红藤、雪里高、红葡萄、乌蔹莓、五爪藤、雪时高、五虚下西山、月乌鸡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五爪金龙

午时花
午时花

别名:半支莲、草杜鹃、佛甲草、打砍不死、万年草、太阳花

味性:淡、微辛,平。

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疖肿毒。午时花

午香草

别名:香附草、野辣烟、五香草

味性:辛,温。

主治:清热利湿;止咳。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午香草

西伯利亚蓼

别名:剪刀股、野茶、驴耳朵、牛鼻子、鸭子嘴

味性:微辛;苦;微寒。

主治:疏风清热;利水消肿。主目赤肿痛;皮肤湿痒;水肿;腹水。西伯利亚蓼

西藏凹乳芹根

别名:独脚当归、野当归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中寒胃痛;腰部冷痈;皮肤瘙痒。西藏凹乳芹根

西藏点地梅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急性结膜炎,偏正头痛,牙痛,跌打损伤。西藏点地梅

西藏花椒

别名:西藏野花椒

味性:辛;温。

主治:温中散寒;燥湿杀虫。主寒湿伤中;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痢疾;蛔虫腹痛。西藏花椒

西藏鸡爪草

别名:墨要色尔坚[藏名译音]、鸡爪草、金莲花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湿;散寒。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拘挛;鸡爪风;淋巴结核。西藏鸡爪草

西藏鸡爪草花

味性:味辛;微苦;寒。

主治:解热;排脓。主胸中烦热;创伤化脓。西藏鸡爪草花

西藏桃叶珊瑚根

别名:紫竹根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主风湿骨痛;腰痛;跌打损伤。西藏桃叶珊瑚根

西藏野花椒

味性:辛,温。

主治:果皮:温中散寒,燥湿杀虫。用于胃腹冷痛,呕吐,寒湿腹泻,痢疾,蛔虫病。;种子:行水。用于水肿胀满。西藏野花椒

西藏野樱桃

味性:辛,平。

主治:清肺热,透托斑疹。;主治麻疹不宜透发:4~5钱。;寸白虫:根煮汁服。;蛇咬伤:鲜叶捣汁饮,并外敷患处。西藏野樱桃

西河柳

别名:怪柳、赤怪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红筋柳、赤柽柳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心、肺、胃经。

主治:散风,解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湿痹痛。西河柳

西南菝葜

别名:菝葜、藏金刚藤

味性:微辛,温。

主治:祛风,活血,解毒。主治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瘰疬等症。西南菝葜

西南金刚藤

别名:金刚菜、菝葜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解毒散结。主风湿痹证;跌打肿痛;疔疮瘰疬。西南金刚藤

西南毛莨

别名:西南毛莨叶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利湿消肿;止痛杀虫;截疟。主疟疾。西南毛莨

西南石梓

别名:矮子常山、木质山海螺

味性:辛,温。

主治:健胃消食,理气镇痛,化痞截疟。;久疟治用本品1两,草果3钱,发作前2小时煎水服。西南石梓

西南水芹

别名:臭蒿

味性:味辛;微苦;性微寒。

主治:疏风清热;止痛;隆压。主风热感冒;咳嗽;麻疹;胃痛;高血压。西南水芹

西南文殊兰

味性:辛;苦;凉。

主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关节痛;牙痛;恶疮肿毒;痔疮;带状疱疹;牛皮癣。西南文殊兰

西南小阴地蕨

别名:西南阴地蕨

味性:甘;辛;微寒。

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痄腮;乳痈;跌打肿痛;蛇犬咬伤。西南小阴地蕨

菥蓂子

味性:辛;微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明目;祛风湿。主目赤肿痛;障翳胬肉;迎风流泪;风湿痹痛。菥蓂子

豨仙草

别名:豨莶草、蘅签草、野苏子、香苏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肝;晒干。

主治:祛风化痰;通络止痉;除湿解毒。主中风痰壅;半身不遂;口眼呐斜;瘫痪麻木;痿痹不仁风湿骨痛;痰咳气喘;麻风;白癜风;白带。豨仙草

豨莶草
豨莶草豨莶草

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粘金强子、粘为扎、珠草、棉苍狼

味性:辛、苦,寒。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豨莶草(图)

蟋蟀

别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蛬、蜻蛚、蚟孙、促织、吟蛩、将军、叫鸡、唧唧、屈屈、蛆蛆

味性:辛、咸,温。

归经:膀胱;小肠经。

主治:利尿消肿。主癃闭;水肿;腹水;小儿遗尿。蟋蟀

细柄薯蓣

别名:小黄连、野生

味性:苦;辛;平。

主治:法风湿;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筋脉拘孪;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劳伤无力。细柄薯蓣

细芦子藤

别名:钮子跌打、芦子、球穗胡椒、九节风、芦子藤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散寒;散瘀止痛;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外感风寒;喘咳;脘腹冷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牙痛;疮疖肿痛;烫伤;蛇虫咬伤。细芦子藤

细木通

别名:粗糠藤

味性:味苦;淡;微 辛;性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祛瘀通络。主疮痈疖肿;乳腺炎;水肿;小便不利;癃闭;跌打损伤。细木通

细香葱

别名:绵葱、火葱、冻葱、冬葱、慈葱、太官葱、四季葱、香葱、分葱、科葱、葱花儿、小葱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解表;通阳;解毒。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小便不通;痈疽肿毒;跌打肿痛。细香葱

细辛
细辛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细条、绿须姜、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肾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细辛(图)

细叶桉

别名:羊草果树、小叶桉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消炎杀菌,祛痰止咳,收敛杀虫。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疟疾,肠炎,腹泻,痢疾,皮肤溃烂,痈疮红肿,丹毒,乳腺炎,外伤感染,皮癣,神经性皮炎。还可治钩端螺旋体病,气管炎,咳嗽,可杀蛆、熏蚊。细叶桉

细叶桉果

别名:桉果

味性:味苦;辛;性微温。

主治:祛痰截疟。主疟疾。细叶桉果

细叶桉叶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宣肺发表;理气活血;解毒杀虫。主感冒发热;咳喘痰嗽;脘腹胀痛;泻痢;钩端螺旋体病;跌打损伤;疮疡;丹毒;乳痈;疥疮;癣痒。细叶桉叶

细叶草乌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胜湿;开痰消肿。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中风瘫痪;痈疽;未溃;疔疮初起;肿硬疼痛。细叶草乌

细叶防风

别名:防风、新疆防风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发表散寒;胜湿止痛。主感冒;头风头痛;风显关节痛;风疹;湿疹。细叶防风

细叶藁本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疏风除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感冒;感冒夹湿;头痛;风寒湿痹;寒疝痛。细叶藁本

细叶七星剑

别名:野香薷

味性:辛,微温。

主治:发汗解暑,健脾利湿,止痒,解蛇毒。用于感冒,中暑,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水肿;外用治湿疹,疮疖肿毒,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细叶七星剑

细叶藤柑

别名:蜈蚣藤、细叶石柑、百足藤、雄鸡尾

味性:辛,温。

主治:除湿凉血,止痛接骨。主治劳伤,跌打,骨折。细叶藤柑

细叶铁线莲

别名:透骨草、断肠草、狗肚子筋、驴断肠

味性:叶辛;性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风通络;止痛;健胃消食;杀虫。主风湿痹痛;消化不良;呕吐;包囊虫病;阴囊湿疹;疮痈肿毒。细叶铁线莲

细叶香桂

别名:细叶月桂、香树皮、月桂

味性:辛,温。

主治:温胃散寒,宽中下气。主治胃寒气痛,胸腹胀痛,寒结肿毒。细叶香桂

细叶小羽藓

别名:尖叶小羽藓、青苔、树毛衣、绿青苔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急性扁桃体炎;乳腺炎;丹毒;疖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膀胱炎;尿道炎;附件炎;产后感染;虫咬高热。细叶小羽藓

细枝柃

味性:微辛;微苦;平。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细枝柃

细轴荛花

别名:金腰带[湖南]、垂穗荛花

味性:辛,温。

主治:消坚破瘀,止血,镇痛。主治瘰疬初起。细轴荛花

细柱五加

别名:南五加皮、五花、小五爪风、五皮风、鸡脚风

味性:性温,味辛、苦。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细柱五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