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味的温性中药列表/2
|
- 木半夏
- 木半夏果实
- 木半夏叶
- 木瓜根
- 木瓜枝
- 木蜡树根
- 木麻黄种子
- 耐冬果
- 牛巴嘴
- 爬地卷柏
- 爬山虎
- 排骨灵
- 铺山燕
- 杄木
- 球核荚蒾
- 荃皮
- 绒毛诃子
- 茸毛木蓝
- 三股筋
- 三轮蒿
- 三叶排草
- 涩梨
- 沙拐枣
- 沙棘
- 沙枣花
- 山桂花
- 山海棠
- 山牡丹
- 省雀花
- 狮子七
- 石夹生
- 石榴根
- 石榴根皮
- 石榴花
- 石榴皮
- 石榴叶
- 石血
- 树乌蝇羽
- 双股箭
- 双翎草
- 霜红藤
- 水菇里
- 水晶花
- 水狼萁
- 四川木蓝
- 松树皮
- 松树梢
- 松针
- 酸枣根
- 酸枣根皮
- 桫拉木
- 獭子树
- 台湾海棠
- 藤本夜关门
- 藤杜仲
- 天仙果
- 甜石榴
- 跳八丈
- 铁藤
- 铁藤根
- 托盘
- 维氏假瘤蕨
- 乌骨藤
- 无名子
- 蜈蚣草根
- 五脉山黧豆
- 虾子花
- 仙百草
- 香椿
- 香花刺
- 香石藤
- 橡实
- 橡实壳
- 小扁豆
- 小发散
- 小黑菇
- 小伸筋草
- 小血光藤
- 心叶兔耳风
- 锈钉子
- 锈毛旋蒴苣苔
- 崖姜
- 岩蜈蚣
- 岩五加
- 岩泽兰
- 艳山姜
- 杨梅树皮
- 野槟榔
- 叶子花
- 一味药根
- 银粉背蕨
- 樱额
- 鹦哥花藤
- 越橘
- 云南柴桂
- 枣树皮
- 粘人花根
- 枳椇根
- 制何首乌
- 朱砂菌
- 下一页
别名:山蚂蝗[云南]、野豆子、大山蚂蝗[四川]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根:润肺止咳,驱虫。用于肺结核咳嗽,盗汗,喘咳,产后胎盘滞留,蛔虫病。;果:止血消炎。用于内伤出血。;全草:外用治急性结合膜炎,烧伤。牛巴嘴
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
味性:酸;涩;微温。
主治:止咳平喘;收敛止泻;祛风活血。主咳嗽气喘;咯血;胃痛;腹泻;慢性肝炎;风湿痹痛;慢性骨髓炎;急性睾丸炎;疮癣;痔疮肿痛;跌打肿痛。铺山燕
别名:奇异排草、三张叶、跌打鼠、土远志、三叶珍珠草、三块瓦
味性:辛、涩,温。
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平肝。;虚劳咳嗽,胃肠寒痛,风湿骨痛:根2~3钱,水煎服。;高血压头昏:鲜全草0.5~1两,煎水频服。;黄疸型肝炎:鲜全草0.5~1两,红糖为引,水煎服。;跌打肿痛,骨折:根3~4钱,水煎服,并用鲜全草捣烂,或用全草研粉,调酒炒热,外敷。三叶排草
别名:水八角、金蝉脱壳、红耗儿、酸草果、腰包花、化血丹、一口血、大麻酸汤杆、野海棠、白棉胡、老鸦枕头、白棉胡老鸦枕头、酸苹果
味性:味微苦;酸;涩;性微温。
主治: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治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山海棠
别名:九庆藤、铁信、红对叶肾、拉屙肾、对叶肾、络石[浙江误称]、爬墙虎、鹿角草、石龙藤、爬山虎、茉莉藤、风车花、白花藤、魁星草、铁栏杆
味性:苦、微涩,温。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补肾止泻。主风湿久痹;腰膝酸痛;跌打损伤;肾虚腹泻。石血
别名:四块瓦、土细辛、豆皮香、白开喉箭、四叶对、银线草、黑细辛、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平头细辛、红线草、对叶四块瓦
味性:微苦;涩;性温。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跌打损伤;瘰疬;疮疖肿痛。水晶花
别名:野吴芋、野莠子、山辣子、臭油林、米辣子、辣树、野辣子、野蜀萸、童子骨
味性:果实:辛、苦,温;根、叶:辛、微甘、涩,凉。
主治:果实:暖胃,止痛。;胃痛吐清水:1日量1钱,水煎服。;头痛:果1两,捣烂炒热加醋少许糊脚心。;根、叶:清热化痰,止咳。;肺结核:3~5钱。;疮痈疖肿:适量捣烂敷患处。獭子树

别名:水风藤、牛乳茶、山无花果、加星里[苗族语]、牛乳甫、牛奶浆、野枇杷、大叶牛奶子、毛天仙果、牛奶珠、山牛奶、大号牛奶仔
味性:辛、酸、涩,温。
主治:润肠通便;解毒消肿。主便秘;痔疮肿痛。天仙果
别名:红椿、椿芽树、椿花、香铃子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风利湿,止血止痛。;根皮:用于痢疾,肠炎,泌尿道感染,便血,血崩,白带,风湿腰腿痛。;叶及嫩枝:痢疾。;果: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香椿

别名:芧栗、橡栗、梂、皂斗、橡子、杼斗、橡斗子、柞子、栎子、麻沥果、、抒斗子、栎木子、麻枥果
味性:苦涩,微温。
归经:脾;大肠;肾经。
主治:收敛固脱;止血;解毒。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干)。橡实(图)
别名:山黄豆、大红袍、大和红、硬毛杭子梢、山皮条、地油根、白蓝地花、铁锈根、牛吐血、土山豆根
味性:涩;微苦;微温。
主治:活血,调经,理气,止痛。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崩,白带,胃痛,扭伤,外伤出血,烫伤。锈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