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肾经的甘味中药列表/4
|
- 蓬蘽
- 鸊鷉
- 苹
- 萍蓬草根
- 萍蓬草子
- 铺地蜈蚣
- 葡萄
- 葡萄根
- 葡萄藤叶
- 七鳃鳗
- 千斤拔
- 千针万线草
- 铅
- 铅粉
- 铅灰
- 芡实
- 芡实根
- 蔷薇枝
- 青羊参
- 雀
- 雀卵
- 雀梅藤
- 雀脑
- 柔软石韦
- 肉苁蓉
- 肉桂
- 三对叶丹参
- 桑寄生
- 桑螵蛸
- 桑椹
- 桑椹酒
- 桑椹子
- 沙苑子
- 沙枣
- 鲨鱼翅
- 山扁豆
- 山核桃仁
- 山香果
- 山羊肉
- 山药
- 山银柴胡
- 山樱桃
- 杉叶藻
- 鳝鱼
- 鳝鱼头
- 商陆花
- 石串莲
- 石莼
- 石帆
- 石斛
- 石花
- 石蜐
- 石链子
- 石首鱼
- 石仙桃
- 石燕
- 舒筋草
- 熟地黄
- 鼠标蛇
- 鼠李
- 鼠脂
- 双肾子
- 水黄杨木
- 水田碎米荠
- 水苋菜
- 水泽兰
- 丝带蕨
- 丝瓜藤
- 松萝
- 粟米
- 酸不溜根
- 锁阳
- 獭肝
- 塘虱鱼
- 天冬
- 天浆壳
- 天门冬
- 土丁桂
- 土人参
- 菟丝
- 菟丝子
- 豚卵
- 乌骨鸡
- 乌龟
- 乌桕子
- 乌蛇皮
- 无名异
- 无爷藤
- 梧桐白皮
- 梧桐根
- 梧桐花
- 五蕊寄生
- 五色梅花
- 五指山参
- 五爪龙
- 西洋参
- 菥蓂
- 蠵龟筒
- 喜马拉雅紫茉莉
- 虾
- 下一页

别名: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宾草、大萍、芣菜、四眼菜、夜合草、水对菜、夜关门、水草头、水金花头、野连菜、夜里串、夜爬山、水羚羊、四瓣莲船、水浮钱、四蝶草、四面金钱草、薲草、四眼草、田子草、水对草、四瓣草、四瓣连船、山田芝、青萍、水灵台、月字草、田荠、田浆味酸酸、水吐丝
味性:甘、寒。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止血。治风热目赤,肾炎,肝炎,疟疾,消渴,吐血,衄血,热淋,尿血,痈疮,瘰疬。苹(图)
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水杉、狗仔草、狮子草、龙须草、舒筋草、土木胶、猫子藤、石子藤、青筋草、松筋草、收鸡草、蜈蚣草、山毛柏、凤凰伸筋、鹿角草、伸筋草、立筋草、寸金草、寸寸草、合金草、龙角藤
味性:甘,平。
归经:入肝、脾、肾三经。
主治: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铺地蜈蚣

别名:索索葡萄、草龙珠、葡萄秧、山葫芦、蒲陶、赐紫樱桃、琐琐葡萄、菩提子、乌珠玛、葡萄秋
味性:甘酸,平。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病,淋病,浮肿。葡萄(图)


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芩[广西、广东]、钻地风[四川]、土黄鸡、金鸡落地、透地龙、牛大力、千里马、牛顿头、千斤吊、钉根藜、土黄耆、大力黄、牛尾荡、土黄昏、千尾荡、三股丝、千金坠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肺;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利湿,消瘀解毒。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千斤拔
别名:麦参、筋骨草、大鹅肠菜、小胖药
味性:甘,平。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健脾养血;补肝益肾;消肿。主贫血;精神短少;头晕心慌;耳鸣眼花;潮热;遗精;月经不调;带下;骨折;乳腺炎。千针万线草

别名:黑铅、青金、乌锡、铅精、水锡、素金、黑金、水中金、青铅、黑锡、金公、乌铅
味性:甘,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镇逆,坠痰,杀虫,解毒。治痰气塑逆,上盛下虚,气短喘急,噎膈反胃,瘿瘤,瘰疬,疔毒,恶疮。铅
别名:官粉、粉锡、解锡、水粉、胡粉、定粉、锡粉、流丹、鹊粉、白膏、铅白、光粉、白粉、瓦粉、铅华、宫粉、丹地黄、流丹白毫
味性:甘辛,寒。
归经:肺;肾;脾经。
主治:祛湿,消肿败毒。外用治痈疽恶疮,杖疮肿毒,黄水脓疮,血风臁疮。铅粉


别名:鸡头米、鸡头、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雁头、乌头、艻子、鸿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咀莲、鸡头苞、刺莲蓬实、鸡癕、蔿子
味性:甘涩,平。
归经:归脾、肾经。
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芡实(图)
别名:青阳参、闹狗药、牛尾参、小绿牛角藤、白石参、毒狗药、地藕、小白蔹、小绿羊角藤、断节参、白药、白芪、青洋参、牛尾七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补肾,镇痉,祛风湿。治腰痛,头晕,耳呜,癫痫,风湿骨痛,荨麻疹。青羊参

别名:刺杨梅、对节巴、酸梅簕、札梅、刺晚、对接木、瘤毒藤、摘木、雀梅酸、五金龙、岩溪蓄、对节刺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雀梅藤


别名:肉松蓉、纵蓉、地精、金笋、大芸、黑司令、马足、马芝、寸芸
味性:甘、咸,温。
归经:归肾;大肠经。
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肉苁蓉(图)
- 《中国药典》肉苁蓉
- 《中药大辞典》肉苁蓉
- 《中华本草》肉苁蓉
- 《本草纲目》肉苁蓉
- 《本草备要》肉苁蓉
- 《本草便读》肉苁蓉
- 《本草乘雅半偈》肉苁蓉
- 《本草崇原》肉苁蓉
- 《本草从新》肉苁蓉
- 《本草撮要》肉苁蓉
- 《本草分经》肉苁蓉
- 《本草分经》肉苁蓉
- 《本草经解》肉苁蓉
- 《本草经集注》肉苁蓉
- 《本草蒙筌》肉苁蓉
- 《本草求真》肉苁蓉
- 《本草图经》肉苁蓉
- 《本草新编》肉苁蓉
- 《本草衍义》肉苁蓉
- 《本草易读》肉苁蓉
- 《本草择要纲目》肉苁蓉
- 《本经逢原》肉苁蓉
- 《得配本草》肉苁蓉
- 《雷公炮炙论》肉苁蓉
- 《雷公炮制药性解》肉苁蓉
- 《名医别录》肉苁蓉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肉苁蓉
- 《中药炮制》肉苁蓉
- 《吴普本草》肉苁蓉
- 《新修本草》肉苁蓉
- 《药鉴》肉苁蓉
- 《药笼小品》肉苁蓉
- 《药性切用》肉苁蓉
- 《玉楸药解》肉苁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肉苁蓉
- 《证类本草》肉苁蓉
- 《中药学》肉苁蓉
- 《千金翼方》肉苁蓉
- 《冯氏锦囊秘录》肉苁蓉
- 《中医饮食营养学》肉苁蓉
- 《顾松园医镜》肉苁蓉
- 《医学入门》肉苁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牡桂、紫桂、大桂、辣桂、桂皮、玉桂、菌桂、桂、筒桂
味性:辛甘,热。
归经:肾;脾;心;肝经。
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肉桂(图)
别名:小红参、小紫丹参、红根根药
味性:味苦;微甘;性温。
归经:肝;心;肾经。
主治: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益肾安神。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肾虚腰痛;阳痿;失眠;多梦;跌打损伤。三对叶丹参

别名:寄生、桑上寄生、茑、寓木、宛童、寄屑、寄生树、寄生草、茑木、冰粉树、蠹心宝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桑寄生(图)
别名: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螳螂巢、螳螂子、刀螂子、螳螂蛋、流尿狗、蜱蛸、桑蛸、冒焦、螵蛸、致神、桑上螳螂窠、赖尿郎、尿唧唧、猴儿包、螳螂壳、野狐鼻涕、老鸹芯脐
味性:咸甘,平。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桑螵蛸(图)
- 《中国药典》桑螵蛸
- 《中药大辞典》桑螵蛸
- 《中华本草》桑螵蛸
- 《本草备要》桑螵蛸
- 《本草便读》桑螵蛸
- 《本草乘雅半偈》桑螵蛸
- 《本草崇原》桑螵蛸
- 《本草从新》桑螵蛸
- 《本草撮要》桑螵蛸
- 《本草分经》桑螵蛸
- 《本草分经》桑螵蛸
- 《本草分经》桑螵蛸
- 《本草经集注》桑螵蛸
- 《本草蒙筌》桑螵蛸
- 《本草求真》桑螵蛸
- 《本草新编》桑螵蛸
- 《本草衍义》桑螵蛸
- 《本草易读》桑螵蛸
- 《本草择要纲目》桑螵蛸
- 《本经逢原》桑螵蛸
- 《得配本草》桑螵蛸
- 《雷公炮炙论》桑螵蛸
- 《名医别录》桑螵蛸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桑螵蛸
- 《中药炮制》桑螵蛸
- 《新修本草》桑螵蛸
- 《药笼小品》桑螵蛸
- 《药性切用》桑螵蛸
- 《玉楸药解》桑螵蛸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桑螵蛸
- 《证类本草》桑螵蛸
- 《中药学》桑螵蛸
- 《千金翼方》桑螵蛸
- 《冯氏锦囊秘录》桑螵蛸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桑实、葚、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
味性:甘;酸;性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桑椹子

别名:潼蒺藜、蔓黄芪、夏黄草、沙苑蒺藜、同州白蒺藜、沙苑白蒺藜、沙苑蒺藜子、沙蒺藜
味性: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沙苑子(图)

别名:银柳、桂香柳、牙格达、红豆、则给德毛道[蒙名]、吉格代[维名]、四味果、吉格达
味性:味酸;微甘;性凉。
归经:肺;肝;脾;胃;肾经。
主治:养肝益肾;健脾调经。主肝虚目眩;肾虚腰痛;脾虚腹泻;消化不良;带下;月经不调。沙枣

别名:假牛甘、细杠木、水皂角、黄瓜香、鸡毛箭、含羞草决明、梦草、挞地沙、砂子草、地柏草、假牛柑、望江南、疳草、下通草、鱼骨折、红霜石、细密梳、细柑木、蛇谷草、野通草、茫喜、蛇药、苦麦草
味性:甘,平。
归经:肝;肾;脾;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肾炎水肿,口渴,咳嗽痰多,习惯性便秘,毒蛇咬伤。山扁豆
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藷藇、署预、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藷、山藷、延草、王芋、薯药、淮山药、蛇芋、野山豆、山板术、白苕、九黄姜、野白薯、扇子薯、佛掌薯、白药子、薯藇、薯、山薯、王薯、山板薯、土蓣
味性:甘;平。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山药
- 《中国药典》山药
- 《中药大辞典》山药
- 《中华本草》山药
-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药
- 《本草备要》山药
- 《本草便读》山药
- 《本草从新》山药
- 《本草撮要》山药
- 《本草分经》山药
- 《本草分经》山药
- 《本草害利》山药
- 《本草经解》山药
- 《本草经解》山药
- 《本草求真》山药
- 《本草新编》山药
- 《本草衍义》山药
- 《本草易读》山药
- 《本草择要纲目》山药
- 《滇南本草》山药
- 《雷公炮制药性解》山药
- 《食疗本草》山药
- 《食物疗法》山药
- 《中药炮制》山药
- 《汤液本草》山药
- 《药鉴》山药
- 《药笼小品》山药
- 《饮食须知》山药
- 《中药学》山药
- 《外科全生集》山药
- 《冯氏锦囊秘录》山药
- 《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药
- 《老年食养食疗》山药
- 《饮膳正要》山药
- 《中医饮食营养学》山药
- 《减肥新法与技巧》山药
- 《顾松园医镜》山药
- 《食疗方》山药
- 《饮膳正要》山药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朱桃、麦樱、牛桃、英桃、婴桃、英豆、李桃、奈桃、梅槐、山婴桃、毛樱桃、野樱桃、山豆子、梅桃、野樱挑
味性:辛;甘;平。
归经:脾;肾经。
主治:健脾,益气,固精。主食积泻痢,便秘,脚气,遗精滑泄。山樱桃

别名:石被、纸菜、海莴苣、海白菜、绿菜、猪母菜、青菜婆
味性:甘;咸;寒;平。
归经:入肾经。
主治:利水消肿;软坚化痰;清热解毒。主水肿;颈淋巴结肿大;瘿瘤;高血压;喉炎;疮疖;急、慢性肠胃炎;疳疾。石莼(图)

别名:吊兰[四川]、林兰、禁生、杜兰、石蓫、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悬竹、千年竹
味性:甘;微寒。
归经:归胃、肾经。
主治: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石斛(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斛
- 《中药大辞典》石斛
- 《中华本草》石斛
- 《本草纲目》石斛
- 《本草备要》石斛
- 《本草便读》石斛
- 《本草乘雅半偈》石斛
- 《本草崇原》石斛
- 《本草从新》石斛
- 《本草撮要》石斛
- 《本草分经》石斛
- 《本草害利》石斛
- 《本草经解》石斛
- 《本草经解》石斛
- 《本草经集注》石斛
- 《本草蒙筌》石斛
- 《本草求真》石斛
- 《本草求真》石斛
- 《本草思辨录》石斛
- 《本草图经》石斛
- 《本草衍义》石斛
- 《本草易读》石斛
- 《本草择要纲目》石斛
- 《本经逢原》石斛
- 《得配本草》石斛
- 《滇南本草》石斛
- 《雷公炮炙论》石斛
- 《雷公炮制药性解》石斛
- 《名医别录》石斛
- 《神农本草经》石斛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石斛
- 《中药炮制》石斛
- 《吴普本草》石斛
- 《新修本草》石斛
- 《药笼小品》石斛
- 《玉楸药解》石斛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石斛
- 《证类本草》石斛
- 《中药学》石斛
- 《千金翼方》石斛
- 《冯氏锦囊秘录》石斛
- 《顾松园医镜》石斛
- 《医学入门》石斛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黄花鱼、石头鱼、江鱼、黄鱼、海鱼、黄瓜鱼、鱢
味性:甘,平。
归经:脾;胃;肝;肾经。
主治:益气健脾;补肾;明目;止痢。主病后、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肾虚腰痛;水肿;视物昏花;头痛;胃痛;泻痢。石首鱼(图)
别名:石橄榄、石上仙桃、石莲、石上莲、石穿盘、石萸肉、果上叶、千年矮、小扣子兰、大吊兰、浮石斛、川甲草、马榴根、石山莲、麦斛、上石仙桃、上石蒜、麦斛兰、箴兰、上树蛤蟆、石川盘
味性:甘,凉。
归经:肺;肾经。
主治:养阴,清肺,利湿,消瘀。治眩晕,头痛,咳嗽,吐血,梦遗,痢疾,白带,疳积。石仙桃

别名:伸筋草、石子藤、无病草、灯笼草、千金藤、青筋藤、毛伸筋、吊壁伸筋草、灯笼勾、吊白伸筋、松筋藤、马尾伸筋、老虎须、猫藤、土木加、割须
味性:微甘,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舒筋活血,祛风湿。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舒筋草

别名:老乌眼、老鸹眼、臭李子、牛李、鼠梓、稗、赵李、皂李、山李子、乌巢子、女儿茶、牛筋子、楮李、乌槎子、牛皂子、绿子、乌罡子、牛诮子、禾镰子、羊史子、牛李子、乌搓子、牛消子、红冻、鹿梨、油葫芦子、大脑头
味性:苦甘,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消积通便。主水肿腹胀;疝瘕;瘰疬;疮疡;便秘。鼠李(图)
别名:天鹅抱蛋、玉凤花根、对对参、双黄参、双肾参、老母鸡抱蛋、金鹅抱蛋、羊肾参、金刚如意、对人参、偏坠药、鸡卵参、山象牙、腰子七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利尿,消炎,解毒。治睾丸炎,尿路感染,虚咳,痈疽疔毒。双肾子

别名:水马桑、水豆瓣、肉矮陀陀、水泉、水瓜子菜、红眼猫、水指甲、水串、红格草、仙桃草、结筋草、细叶水苋、水灵丹、节节花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肺热咳嗽,痢疾,黄疸型肝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痈疖肿毒。水苋菜
别名:树挂、云雾草、海风藤[西北、中南、西南]、金线草、老君须、女萝、松上寄生、松落、天棚草、雪风藤、山挂面、龙须草、天蓬草、金钱草、关公须、飞天蜈蚣、松毛、海风藤、石丝线、飞山翅、仙人头发、金丝藤、胡须草、荼须、过山龙、石须
味性:甘,平。
归经:心;肾;肺经。
主治:清肝,化痰,止血,解毒。治头痛,目赤,咳嗽痰多,疟疾,瘰疬,白带,崩漏,外伤出血,痈肿,毒蛇咬伤。松萝

别名:白梁粟、粢米、粟谷、小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白粱粟
味性:味甘;咸;性凉。
归经:肾;脾;胃经。
主治: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满食少;消渴;泻痢;烫火伤。粟米
别名:天将壳、萝藦荚、萝摩荚、哈喇瓢、赖瓜瓢、羊角、麻雀棺材、剌猬瓜、野羊角、和尚瓢、初风瓢、老鸹瓢
味性:味甘、辛、性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肺化痰。治咳嗽痰多,肺风痰喘,百日咳,惊病,麻疹不透。天浆壳


别名:大当门根、天冬、虋冬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天门冬(图)
- 《中药大辞典》天门冬
- 《中华本草》天门冬
- 《本草纲目》天门冬
- 《本草备要》天门冬
- 《本草便读》天门冬
- 《本草乘雅半偈》天门冬
- 《本草崇原》天门冬
- 《本草从新》天门冬
- 《本草撮要》天门冬
- 《本草害利》天门冬
- 《本草经解》天门冬
- 《本草蒙筌》天门冬
- 《本草求真》天门冬
- 《本草图经》天门冬
- 《本草新编》天门冬
- 《本草衍义》天门冬
- 《本草择要纲目》天门冬
- 《本经逢原》天门冬
- 《得配本草》天门冬
- 《滇南本草》天门冬
- 《雷公炮炙论》天门冬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天门冬
- 《名医别录》天门冬
- 《神农本草经》天门冬
- 《食疗本草》天门冬
- 《中药炮制》天门冬
- 《汤液本草》天门冬
- 《新修本草》天门冬
- 《药性切用》天门冬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天门冬
- 《证类本草》天门冬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天门冬
- 《中药学》天门冬
- 《千金翼方》天门冬
- 《冯氏锦囊秘录》天门冬
- 《医学衷中参西录》天门冬
- 《顾松园医镜》天门冬
- 《医学入门》天门冬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白毛将、银丝草、毛棘草、毛辣花、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泻痢草、银花草、毛将军、白毛草、白毛莲、白鸽草、白头妹、暴臭蛇、烟油花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黄疸,痢疾,淋浊,带下,疔肿,疥疮。土丁桂

别名:栌兰、飞来参、瓦参、桃参、申时花、水人参、参草、土高丽参、假人参、土洋参、土参、紫人参、瓦坑头、福参、土红参、锥花、土人参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于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稀少。土人参(图)
别名:唐、蒙、王女、菟芦、鸮萝、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无根草、莫娘藤、豆寄生、吐血丝、无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菟丝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缠龙子、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黄丝子
味性:甘,温。
归经:入肝、肾经。
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菟丝子(图)
- 《中国药典》菟丝子
- 《中药大辞典》菟丝子
- 《中华本草》菟丝子
- 《本草纲目》菟丝子
- 《本草备要》菟丝子
- 《本草便读》菟丝子
- 《本草乘雅半偈》菟丝子
- 《本草崇原》菟丝子
- 《本草从新》菟丝子
- 《本草撮要》菟丝子
- 《本草分经》菟丝子
- 《本草分经》菟丝子
- 《本草分经》菟丝子
- 《本草害利》菟丝子
- 《本草害利》菟丝子
- 《本草害利》菟丝子
- 《本草经解》菟丝子
- 《本草经集注》菟丝子
- 《本草蒙筌》菟丝子
- 《本草思辨录》菟丝子
- 《本草图经》菟丝子
- 《本草新编》菟丝子
- 《本草衍义》菟丝子
- 《本草易读》菟丝子
- 《本草择要纲目》菟丝子
- 《本经逢原》菟丝子
- 《得配本草》菟丝子
- 《雷公炮炙论》菟丝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菟丝子
- 《名医别录》菟丝子
- 《神农本草经》菟丝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菟丝子
- 《中药炮制》菟丝子
- 《新修本草》菟丝子
- 《药笼小品》菟丝子
- 《药性切用》菟丝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菟丝子
- 《证类本草》菟丝子
- 《中药学》菟丝子
- 《千金翼方》菟丝子
- 《冯氏锦囊秘录》菟丝子
- 《顾松园医镜》菟丝子
- 《医学入门》菟丝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乌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药鸡)、竹丝鸡、药鸡
味性:甘,平。
归经:入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用于阴虚潮热,消渴,遗精,带下,久痢。乌骨鸡
味性:龟肉甘酸、温;龟板咸甘、平。
归经:龟肉入肝、肺、脾;;龟板入心、肝、肾。
主治:除湿痹,补阴虚,滋肾水,止血,解毒。用于龟肉治湿痹,风痹,筋骨疼痛,久年寒咳,夜多小便,小儿遗尿,痔疮下血,血痢,子宫脱垂;龟板治阴虚不足,骨蒸劳热,筋骨疼痛,小儿囟门不合及头疮、妇女胎前产后痢疾,女子赤白带下,阴痒。;(1)滋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及阴虚火旺之头晕目眩、潮热、盗汗以及热病后津液不足之咽干口渴。配熟地、知母、黄柏治潮热、盗汗。;(2)益肾壮骨:用于肾阴不足之腰膝无力及小儿囟门不合。乌龟
别名:过天藤、无根草、流寓网、飞扬藤、黄鱼藤、罗网藤、无根藤、雾水藤、蜈蚣藤、青丝藤、无地生根、半天云、无头藤、无娘藤、飞天藤、流离网、蟠缠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肝;肺;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肝热消瘦,肺热咳嗽,黄疸,痢疾,鼻衄,血淋,痈肿,疥疮,烫伤。无爷藤
别名:茶树寄生、木波罗寄生、乌榄树寄生、黑榄树寄生、木威子寄生、马檬寄生、果寄生、麻檬寄生、杧树寄生、忙果木寄生
味性:苦;甘;性平。
归经:肝;肾;脾经。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止泻痢。主风湿痹痛;腰痛;脚膝酸软;腹泻;痢疾。五蕊寄生
别名:五叶藤、五叶茹、牛奶木、五指毛桃、五指牛奶、山狗善、三指牛奶、土五加皮、土黄芪
味性:甘;微苦;性平。
归经:入肝、肺、肾、膀胱四经。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五爪龙
别名:败酱草、遏蓝菜、大荠、蔑菥、大蕺、马辛、析目、荣目、马驹、老荠、花叶荠、水荠、老鼓草、瓜子草、洋辣罐、苏败酱、郭璞注
味性:甘,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目赤肿痛;肺痈;肠痈;泄泻;痢疾;白带;产后瘀血腹痛;消化不良;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痈疮肿毒。菥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