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肝经的中药列表/3
|
- 赤楠根
- 赤沙糖
- 赤芍
- 赤芍药
- 赤铜屑
- 赤小豆芽
- 赤小豆叶
- 赤阳子
- 翅卫矛
- 茺蔚子
- 虫白蜡
- 虫莲
- 抽筋草
- 臭草
- 臭黄荆叶
- 臭辣树
- 臭牡丹
- 臭牡丹根
- 臭梧桐
- 臭梧桐花
- 臭梧桐子
- 樗鸡
- 楮实
- 楮实子
- 楮头红
- 川鄂山茱萸
- 川防风
- 川楝子
- 川明参
- 川木香
- 川牛膝
- 川乌
- 川乌头
- 川芎
- 穿根藤
- 穿山甲
- 穿山龙
- 穿石藤
- 穿心草
- 吹火筒
- 吹云草
- 垂盆草
- 垂丝海棠
- 垂丝卫矛
- 春不见
- 椿皮
- 椿树花
- 莼
- 茨菇草
- 慈姑
- 慈姑花
- 慈乌胆
- 慈竹茹
- 磁石
- 雌黄
- 刺齿凤尾蕨
- 刺萼悬钩子
- 刺果藤
- 刺槐花
- 刺黄柏
- 刺黄连
- 刺蒺藜
- 刺梨根
- 刺李
- 刺玫果
- 刺玫花
- 刺沙蓬
- 葱汁
- 楤木白皮
- 粗灰钉
- 粗毛鳞盖蕨
- 粗皮蛙
- 粗叶卷柏
- 粗叶木
- 粗叶悬钩子
- 醋
- 醋柳果
- 催乳藤
- 脆骨风
- 脆蛇
- 大避债蛾
- 大驳骨
- 大茶药根
- 大巢菜
- 大地棕根
- 大飞扬草
- 大肺筋草
- 大风子
- 大浮萍
- 大果卫矛
- 大黄
- 大黄连刺
- 大蓟
- 大块瓦
- 大绿藤
- 大芒萁
- 大膜盖蕨
- 大青根
- 大青盐
- 大山黧豆
- 下一页
别名:叫耳蒙根
味性:味甘;微苦;辛;性平。
归经:归肾;脾;肝经。
主治:益肾定喘;健脾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赤楠根
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红子、救兵粮)、水沙子、救兵粮、豆金娘、小红子、火棘
味性:甘;酸;涩;平。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积,活血止血。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赤阳子
别名:虫儿被单、筋骨菜、单背叶、青姑草、金缠莱、大娥嫦菜、石灰草、接筋草、小伸筋草、背单草、滇繁缕、白筋骨草、鸡骨草、唐根草、石繁缕、糯米藤
味性:辛;性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平肝;舒筋活血;利湿;解毒。主中风不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白带;疮疖。抽筋草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香草、猴子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肾;肝;心经。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小儿湿疹;蛇虫咬伤。臭草

别名:矮桐子、大红花、臭枫根、臭八宝、臭芙蓉、矮脚桐、大红袍、矮童子、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矮桐、逢仙草、臭灯桐、假真珠梧桐、臭树、臭草、鸡虱草、臭黄根、臭茉莉、臭梧桐
味性:辛苦;平。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治痈疽,疔疮,乳腺炎,关节炎,湿疹,牙痛,痔疮,脱肛。臭牡丹
别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海州常山、海桐、臭桐、臭芙蓉、地梧桐、秋叶、凤眼子、泡花桐、楸叶常山、矮桐子、岩桐子、百日红、臭牡丹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胆;脾经。
主治:祛风湿,降血压。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臭梧桐
别名:竹节防风、毛前胡、西风、西风土藁本、防风
味性:性温,味甘辛。
归经:归肺;膀胱肝;脾经。
主治:发表镇痛,祛风胜湿。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川防风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楝实、练实、仁枣、苦楝子)、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川楝子(图)

别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川牛膝(图)


别名:川乌、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
味性:辛,热。
归经:心;肝;脾;肾经。
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川乌头


别名:芎藭、小叶川芎、山鞠穷、香果、胡藭、马衔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马衔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肝、胆经。
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川芎(图)
别名:春根藤、木头疳、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上木蛇、、白花风不动、山芡实、潭薏米、多泥红、风不动藤、松筋藤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肝;心经。
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关节痛,咽喉肿痛,痈肿,疥疮。穿根藤


别名:山甲片、甲片、鲮鲤甲、鳢鲤甲、鲮鲤角、川山甲、鳖鲤甲、山甲、麒鳞片、鳞片、随碱片、鳣鲤甲、麒麟片、麟片、钱鲤甲
味性:咸,凉。
归经:肝;胃经。
主治: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穿山甲(图)


别名:穿地龙、地龙骨、金刚骨、鸡骨头、野山药、穿龙骨、狗山药、山常山、穿山骨、火藤根、粉萆薢、黄姜、土山薯、竹根薯、铁根薯、雄姜、黄鞭、山花啦、串山龙、过山龙
味性:平;苦。
归经:肝;肺经。
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支气管炎。穿山龙


别名:狗牙半支、石指甲、半支莲、养鸡草、狗牙齿、瓜子草、半枝莲、三叶佛甲草、山护花、鼠牙半支、狗牙草、佛指甲、白蜈蚣、地蜈蚣草、太阳花、枉开口、狗牙瓣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肝、胆、小肠经。
主治: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垂盆草(图)
别名:球果卫矛、五棱子、青皮树、小米饭、暖木
味性:苦;辛;平。
归经:心;大肠;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利水解毒。主风湿痹痛;痢疾;泄泻;痛经;闭经;跌打骨折;脚气;水肿;阴囊湿痒;疮疡肿毒。垂丝卫矛




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玄石、磁君、慈石、处石、元武石、吸针石、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雄磁石
味性:咸,寒。
归经:肾;肝;肺经。
主治: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磁石(图)
- 《中国药典》磁石
- 《中药大辞典》磁石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磁石
- 《本草备要》磁石
- 《本草便读》磁石
- 《本草乘雅半偈》磁石
- 《本草撮要》磁石
- 《本草分经》磁石
- 《本草分经》磁石
- 《本草经解》磁石
- 《本草经集注》磁石
- 《本草蒙筌》磁石
- 《本草求真》磁石
- 《本草图经》磁石
- 《本草新编》磁石
- 《本草衍义》磁石
- 《本草易读》磁石
- 《本经逢原》磁石
- 《得配本草》磁石
- 《雷公炮炙论》磁石
- 《雷公炮制药性解》磁石
- 《名医别录》磁石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磁石
- 《中药炮制》磁石
- 《吴普本草》磁石
- 《新修本草》磁石
- 《药笼小品》磁石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磁石
- 《证类本草》磁石
- 《中药学》磁石
- 《千金翼方》磁石
- 《冯氏锦囊秘录》磁石
- 《顾松园医镜》磁石
- 《医学入门》磁石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杜蒺藜、休羽、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藜、蒺藜蓇葖、屈人、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
味性:苦辛,温。
归经:入肝、肺经。
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刺蒺藜

别名:大叶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坛
味性:甘淡;平。
归经: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散瘀。主肝炎,痢疾,肠炎,乳腺炎,口腔炎,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外伤出血,肝脾肿大,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粗叶悬钩子

别名:薇、垂水、薇莱、巢菜、野豌豆、野麻豌、箭舌豌豆、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苕子、肥田草、薇菜、箭筈豌豆、马豆草、肥田草麦豆藤
味性:甘辛,寒。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大巢菜

别名:大飞羊、飞扬、神仙对坐草、节节花、大号乳仔草、蚝刈草、猫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天泡草、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假奶子草、癣药草、奶母草、神仙对座草、猫仔病、脚癣草、毛飞扬、大本乳仔草、乳仔草、红骨大本乳子草、催乳草、大奶浆草
味性:辛酸,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疔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大飞扬草
别名:肺经草、半边钱、脐风草、反背红、血经草、乌兜、乌豆草、一支箭、薄片变豆菜、大肺经草、水黄连、瓣练、小山芹菜、五爪风、子仔七、肺筋草、打不死、散血草、鹅掌脚草、山芹菜、野芹菜
味性:辛甘,平。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散风,清肺,化痰,行血。治愈冒,咳嗽,哮喘,经闭。大肺筋草
别名:大薸、猪姆莲、水浮萍、大浦藻、浮萍、水浮莲、天浮萍、水浮萍;大浦藻、浮薸、连花薸、水白菜、草包草、水鞭蓉、翻萍、大番萍、水荷莲、肥猪草、红莴苣
味性:辛,寒。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凉血,活血,利尿除湿。治荨麻疹,丹毒,水臌,湿疮,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大浮萍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味性:苦,寒。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主治: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用于实热便秘,食积停滞,腹痛,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血瘀经闭,牙痛,衄血,急性结膜炎;外用治烧烫伤,化脓性皮肤病,痈肿疮疡。大黄(图)
- 《中国药典》大黄
- 《中药大辞典》大黄
- 《中华本草》大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
- 《本草纲目》大黄
- 《本草备要》大黄
- 《本草便读》大黄
- 《本草乘雅半偈》大黄
- 《本草崇原》大黄
- 《本草从新》大黄
- 《本草撮要》大黄
- 《本草分经》大黄
- 《本草分经》大黄
- 《本草分经》大黄
- 《本草分经》大黄
- 《本草分经》大黄
- 《本草害利》大黄
- 《本草经解》大黄
- 《本草经集注》大黄
- 《本草蒙筌》大黄
- 《本草求真》大黄
- 《本草思辨录》大黄
- 《本草图经》大黄
- 《本草新编》大黄
- 《本草衍义》大黄
- 《本草易读》大黄
- 《本草择要纲目》大黄
- 《本经逢原》大黄
- 《长沙药解》大黄
- 《得配本草》大黄
- 《雷公炮炙论》大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大黄
- 《名医别录》大黄
- 《神农本草经》大黄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大黄
- 《中药炮制》大黄
- 《汤液本草》大黄
- 《吴普本草》大黄
- 《新修本草》大黄
- 《药鉴》大黄
- 《药笼小品》大黄
- 《药征》大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大黄
- 《证类本草》大黄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大黄
- 《中药学》大黄
- 《千金翼方》大黄
- 《外科全生集》大黄
- 《冯氏锦囊秘录》大黄
- 《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
- 《顾松园医镜》大黄
- 《医学入门》大黄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大黄连刺


别名: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老虎喇、驴扎嘴、马刺刺、刺秸子、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土红花、野刺菜、牛不嗅、猪妈菜、牛刺竻菜、竻菜、鸟不扑
味性:甘,凉。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大蓟(图)
别名:臭根、野地骨、土地骨皮、淡婆婆、山漆、地骨皮、假青根、路边青、羊咪青、大叶地骨皮、臭婆根、土骨皮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乙脑,流脑,感冒高热,头痛,肠炎,痢疾,黄疸,齿痛,鼻衄,咽喉肿痛。大青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