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银屑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类银屑病

本病是原因不明而少见,临床以红斑丘疹、湿润、鳞屑性皮损,无自觉症状或伴轻微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目录

  1. 类型
    1. 点滴型类银屑病
    2. 斑块型类银屑病
    3. 苔癣样型类银屑病
    4. 痘疮样性类银屑病
  2. 病因
  3. 诊断
  4. 疗法
  5. 类银屑病的护理要点及措施
    1. 调摄适宜,外避风寒
    2. 适当忌口
    3. 沐浴适度
    4. 选药适当,禁止滥用
    5. 调畅情志
  6. 类银屑病偏方
    1. 处方
    2. 制作工艺
    3. 功效主治
    4. 用法用量
    5. 禁忌

类型

根据类银屑病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四型:  

点滴型类银屑病

此型较常见,表现为针头至指甲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或斑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无银屑病中所见的点状出血现象,多见于躯干及四肢等处,不发生于头面、黏膜。病程缓慢,一般约半年左右可逐渐消退,也有数年不愈者,不并发内脏器官疾病。  

斑块型类银屑病

此型较少见,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斑块,硬币至掌大,或相互融合,色淡红或紫褐,上覆细薄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不侵犯黏膜,冬重夏轻,病程缓慢,一般不会自然消退。此型病损有演变为蕈样肉芽肿可能,因此有人把该型归入蕈样肉芽肿。  

苔癣样型类银屑病

此型极少见,表现为类似扁平苔癣的扁平小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丛集成网状片块,可以有点状皮肤萎缩与异色症样改变。因此容易误诊为血管性萎缩性皮肤异色病及不典型的扁平苔癣。损害广泛分布于颈部两侧、躯干上部及四肢,也可发生一头皮及棉部。有人否定此型存在,认为可能是不典型的扁平苔癣,或是早期蕈样肉芽肿,或是不典型的滴状类银屑病。  

痘疮样性类银屑病

此型罕见。急性发病,表现为淡红色针头至扁豆大小水肿性红斑、丘疹或丘疱疹,迅速变为大疱脓疱,严重者疱内可有出血。中央凹陷,状如痘疮。疱破后可有糜烂结痂,甚至形成坏死溃疡,愈后留有凹陷的疤痕。皮损散在性泛发于躯干、腋窝及四肢,而不累及黏膜。自觉症状缺乏或有微痒感。有时可伴有乏力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人认为此型应属血管炎。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因病灶致敏;有认为可能是病毒感染;有人发现本病的血管壁有免疫复合物存在,因此推测可能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但均未进一步证实。  

诊断

本病的有时较困难。病理组织学检查,点滴型显示无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斑块型的组织病理类似蕈样肉芽肿;苔癣型显示类似扁平苔癣病理组织像;痘疮样型显示淋巴细胞性血管类组织像。  

疗法

现代医学对各型类银屑均无特效疗法。对病情严重的痘疮样类银屑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时见效。局部疗法可应用可应用紫外线照射、水杨酸煤焦油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制剂。

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外邪侵入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凝滞而成,若久着不去,郁而化热,可导致热毒蕴积;或因气阴两虚之本,由于阴虚滋生内热气虚引起血瘀,以致血热血瘀,阻于肌肤而成生。  

类银屑病的护理要点及措施

类银屑病(parapsoriasis)是一组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可分4型:①点滴型:最常见,为多数淡红色或红褐色浸润斑疹或斑丘疹,扁豆大至甲盖大小,覆有细薄鳞屑,经数周或数月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斑,但新疹不断出现。②斑块型:皮损为圆形、卵圆形或长条形的斑片或斑块,边界清楚,棕红、淡黄红色或紫色,直径 1 ~ 5cm (小斑块型);有的病例皮损较大,直径超过 10cm (大斑块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太清,伴有萎缩皮肤异色样改变,可演变为蕈样肉芽肿。③苔藓样型:为红色或棕红色扁平丘疹,覆有细薄鳞屑,皮疹分布广泛,排列成网状或斑马状,伴有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与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相似。也可演变为蕈样肉芽肿。④痘疮样型:又称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有人将此型归入血管炎,为躯干及四肢近端迅速出现淡红色水肿性后疹,伴有小水疱、出血性坏死、结痂等。愈合留痘疮样瘢痕

类银屑病的护理方法如下有:  

调摄适宜,外避风寒

平时应注意保暖,加强防护,坚持锻炼,增加营养,严防感冒,经常患扁桃体炎的类银屑病患者,应将扁桃体摘除,以减少发病的机会。  

适当忌口

少吃辛辣油腻和腥膻之物,少饮酒。保持饮食清淡有营养,多食蔬菜水果。  

沐浴适度

对皮损切忌热水洗烫,忌用手揭皮,这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刺激会加重皮损,加重病情。  

选药适当,禁止滥用

选药适当,禁止滥用  

调畅情志

胸怀豁达,保持精神愉快,和乐观的情绪,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本次学习,应该了解到类银屑病防病大于治病,而且本病并不危害生命,在生活中应该豁达和积极一点,将有利于本病的稳定和康复。  

类银屑病偏方

处方

白芨500克、土槿皮500克、槟榔500克、生百部500克、川椒500克、大风子仁250克、斑蝥(去翅、去足)100克、水杨酸、苯甲酸  

制作工艺

取白芨、土槿皮、槟榔、生百部、川椒五味,分别碎断和碾压,置渗漉器中(细粉在上,粗粉在下),另将斑蝥研细与大枫子仁混合,捣成泥状,置渗漉器最上层,上加特制的木孔板,然后加白酒或60~75%乙醇高出生药几公分,加盖,浸泡5~7日,渗漉,共用白酒或乙醇1500毫升。最后在渗漉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杨酸、10%苯甲酸,搅拌,溶解,即得。  

功效主治

软坚、散结、杀虫、止痒。用于牛皮癣,也用于神经性皮炎手足癣。  

用法用量

外用涂搽。  

禁忌

急性期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