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痛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关节痛

关节痛,全称为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一症状名称。由关节本身或全身性病变所引起。关节痛的临床上表现较多,按中医辨证分为风重、湿重、寒重、风湿、寒湿5种类型。

目录

  1. 基本概况
  2. 主要分类
    1. (1) 风重型关节痛
    2. (2) 湿重型关节痛
    3. (3) 寒重型关节痛
    4. (4) 风湿型关节痛
    5. (5) 寒湿型关节痛
  3. 用药相关
    1. (1)非激素性抗炎药物
    2. (2)缓解性药物
    3.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 (4)免疫抑制剂
    5. (5)分子免疫
    6. (6)代替疗法 
    7. (7)其他药物
  4. 预防保健
  5. 参看

基本概况

关节痛属于关节软骨的自然损伤和老化现象。软骨是沿着关节排列的物质,它能防止骨头末端互相磨擦在一起,并且让关节在充满关节液的状态下自由移动。当人年岁渐老,人体的软骨被磨损,骨头就暴露了,手指、膝盖、脖颈

关节示意图

等处的关节和关节靠在一起活动磨擦时就疼痛、肿胀、僵硬(晨僵)、有响声了。另外,随着身体的逐渐老化,身体自身产生II型骨胶质(胶原蛋白)及葡萄糖氨基聚糖的能力也不断下降,只有直接补充II型骨胶质(胶原蛋白)和钙,才能不断复原、重建、再生关节软骨组织和结蒂组织,防止其退化,保持其完整性,重建骨精华使关节不再因活动摩擦而疼痛。主要症状 关节痛表现为主要由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外伤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以及发热性疾病等致关节疼痛、红肿炎症和活动受阻、功能受限。轻者因疼痛影响活动与睡眠,重者严重影响劳动与生活料理。以上引起关节痛的疾病,多侵犯、累及或损伤到膝、髓、肩、肘、腕、踝关节,也有影响到指、趾关节的,无论哪个关节受累,均给病者带来疼痛之苦。[6] 常见的关节痛,凡风湿性的多呈游走性,有的有轻度红肿;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常侵犯心脏,后期发展成风湿性心脏病;凡类风湿性的,以手、腕、踝、趾关节受累最多,发病关节处红、肿、热、痛明显,发展至晚期则造成关节变形、僵直至活动严重障碍。发病年龄多在20~45 岁,女性比男性高3倍;凡因外伤(扭、挫、跌、打、碰等)撞击于关节者,轻者皮肤红肿,重者可致韧带撕裂、关节脱位甚或骨折、破裂,这种伤损均可带给伤者以严重的关节痛;凡全身性发热感染结缔组织性疾病,都可累及、影响到关节,常致关节与肌肉疼痛。风湿性关节痛,均有止痛、消肿活血作用。[2]  

主要分类

(1) 风重型关节痛

风重型关节痛是风邪侵犯人体偏重所致。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

主证:全身各关节、肌肉游走窜痛(酸痛),脉 多浮缓或弦缓,舌质淡,苔薄白

特点:刮风病情加重(酸痛难忍),疼痛部位不固定,此型易治。  

(2) 湿重型关节痛

湿重型关节痛是湿邪侵犯人体偏重所致。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

主证: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多有骨擦音。脉多缓或濡,舌质淡,苔白腻或微黄腻。

特点:阴雨天或接触冷水时 病情加重此型较难治。  

(3) 寒重型关节痛

寒重型关节痛是寒邪侵犯人体偏重所致,寒为阴邪,其性疑滞。

主证:肌肉,关节、皮肤发凉,固定性剧痛或挛缩拘急脉弦紧或沉紧,舌质淡,苔白或白滑

特点:遇冷病情加重,遇热则病情好转,此型易治。  

(4) 风湿型关节痛

风湿型关节痛是风湿相兼侵犯人体所致。

主证:在患病肌内、关节既有游走窜痛,又有沉重感。脉多浮缓,舌质淡红,苔微黄腻。

特点:遇刮风下雨则病情加重,此型较易治。  

(5) 寒湿型关节痛

寒湿型关节痛是寒湿相兼侵犯人体所致。

主证:患病局部发凉(出冷汗)固定性剧痛,且沉重发板,严重者活动困难,甚至呈瘫痪状态,失去劳动能力。脉沉缓或沉紧,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

特点:遇冷或阴天下雨病情加重,些型难治以上分型并非绝对,也有的是风湿寒邪三并存或郁久化热,应注意辨证。  

用药相关

(1)非激素性抗炎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称“一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这类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的cAMP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减少酶的释放。但这类药物虽然能减轻症状,却对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反应不发生根本影响,因此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只能改善症状。

消炎痛:开始剂量为每日mg,分3次饭后口服,其后逐渐增至每日~150mg。孕妇、溃疡病、精神病人禁用。

阿司匹林:每日mg~4g口服,4至6小时1次。

炎痛喜康:每次mg口服,每日1次,饭后服。

布洛芬:每日~18g,分~4次口服。副作用较少。

萘普生:每次mg口服,日2次。副作用较少。

氟灭酸:每次~04mg口服。日3次。

“一线”药物不主张联合使用,应用某一种药物3周仍无效者,可更换另一种药。经半年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应用“二线”药物。  

(2)缓解性药物

这类药物又称“二线”药物。其共同特点是作用慢,可影响疾病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

①金盐:可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减少骨质的侵蚀、破坏,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的金盐制剂,静注疗效较好。包括硫代苹果酸金钠醋硫葡金。口服醋硫葡金6mg,每日1次。持续15年,类风湿因子可有37%转阴。

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剂量为250~1800mg /日,病情好转后改为250mg/日维持。服药后1.5~2个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开始剂量为每日~500mg,平均每日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者慎用。为减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个月。

左旋咪唑:作用类似青霉胺。可中度改善类风湿症状,能增强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用法:25~50mg,口服,日3次,每周单日用,双日停,12周为1疗程。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首选此类药。其应用指征是:①常规治疗无效时,可与一、二线药物合用。②严重关节外并发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虹膜睫状体炎等。使用原则:a.最小剂量(如强的松每日小于10mg)。b.最短期限(因长期使用易发生无菌骨坏死)。c.尽早减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剂

此类药物又称“三线”药物。凡对一二线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反应者可应用。

环孢菌素:可抑制T辅助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激活,或延迟引起过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用量为每日mg/kg,静脉注射。疗程60日,总有效率为54%。

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过程,并防治有关感染诱因,口服每日g,症状严重时每日可用3g,疗程为两个月。对晨僵,握力,血沉,C反应蛋白均可明显改善。

环磷酰胺:对顽固性类风湿有效。但副作用较多,不宜首选。每次~200mg,静滴或静注,每周1~2次,疗程总量为3g。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硫唑嘌呤:最大用量为每日~3mg/kg。如合用别嘌呤醇,该药减量25%。

甲氨喋呤:可阻断细胞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因而抑制类风湿,达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50mg。每12小时口服1次,连服3次为宜。疗程不超过6个月。对一二线药物无效者作用显著。孕妇禁用,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干扰素:应用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生产的γ干扰素具有抑制DNA和核糖核酸的复制,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每次1000万单位,肌注。7次为1疗程。

特异性抗体(McAb):是通过人肿瘤细胞致敏的某个淋巴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它具有高纯度,特异性强的特点。用鼠的McAb与蓖麻毒素蛋白A链免疫偶联的IT(免疫毒素)特异地结合T细胞亚群上,通过酶样作用方式重复灭活核糖核酸,破坏和杀伤这些细胞,IT治疗量每日为005~033mg/kg,5~10天为1疗程。结果有效率为50%。  

(6)代替疗法 

   对于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痛,理疗和服用止痛药等方法固然能暂时缓解疼痛,但是并不能改变软骨缺失的根本问题。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无疑是软骨再生,彻底恢复关节软骨的机能。因此,利用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恢复人体关节软骨再生,成为80年代之后,各先进国家相继开始的全新的医学尝试。在欧洲,锯峰齿鲛的萃取物已经被认定为药品,在美国,OAM(替代医疗事务局)也把鲨鱼软骨当作代替医疗的一环进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更是直接采用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作为代替医疗的一环广泛运用于临床,并且因为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得人心。7.5g/天的用量就是日本鲨鱼软骨普及协会十几年来的一个统计数据。十几年的临床结果,证实了锯峰齿鲛软骨粉的人体软骨再生的作用,为人类彻底攻克关节痛带来了明亮的曙光。  

(7)其他药物

巯甲丙脯酸:本品结构与青霉胺分子相似,能阻滞缓激肽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用法:12.5~25mg,口服,日3次。最大量200mg/日。一般2~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类风湿因子转阴率67%。

②锌制剂:硫酸锌10mg/kg/日。成人每天不宜超过700mg,儿童不宜超过150mg/日。一般认为对改善免疫指标优于症状的改善。  

预防保健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风湿性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疼痛,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本病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常见的风湿病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增生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红斑狼疮产后风、顽固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干燥综合征等。

6.在日常生活中,风湿病的注意事项:

(1)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

(2)洗濑宜用温水,睡前洗脚,最好将双足浸入中药洗方汤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还可以消肿痛,除风湿。

(3)风湿病急性期急性发作期,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肾虚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生活。

(4)患者出汗较多时,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寒湿侵体。

(5)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6)风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轻重,遵照医嘱,调理饮食和忌口

(7)风湿病在病情控制后可以参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8)风湿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