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须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猫须草
Māo Xū Cǎo
猫须草
别名肾茶、猫须公
功效作用清热祛湿排石利尿。用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
英文名Herb of Spicate Clerodendranthus
始载于常用中草药手册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C.Y.Wu)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地理分布
  3. 药用价值
  4. 医学用法

形态特征

猫须草为唇形科肾茶属植物,由于其雄蕊酷似猫的胡须,故有此名。其花序为轮伞形,在主茎及分枝上又多重地组成顶生总状花序,十分观。  

地理分布

猫须草产于我国广东、海南、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及福建。西双版纳的傣族称猫须草为“牙路妙”,常种于房前屋后的园圃之中,作观赏及药用。家人如患泌尿系统病或上呼吸道炎症,随手采来新鲜的猫须草,用开水一冲就服用,既当茶喝,又可治病。据有关资料记载,猫须草清凉消炎,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和风湿性关节炎。  

药用价值

1984年,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用猫须草研制了一种“清凉保健茶”,经思茅地区中草药研究所对当地高温作业工人和接触粉尘工人等进行临床试验,对173个病例作资料分析,认为“清凉保健茶”对泌尿系统病患者及上呼吸道炎症患者效果特别明显。其中对小便短、急,小便时塞痛,尿频尿急患者治愈率达89%—100%。对患上呼吸道炎症者,如口干口臭口苦、咽喉充血疼痛均有良好的缓解及治愈效果,且长期饮用后无副作用。猫须草对生态适应性较广,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其栽培技术简便,一般采枝扦插繁殖,插后一星期便开始生根、萌芽,成活率可达95%—100%,一月后更可出圃定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亩猫须草可产干品150—200公斤。  

医学用法

【别名】肾茶、猫须公

【来源】唇形科猫须草属植物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C. Y. Wu[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 Orthosiphon aristatus (Blume) Miq.]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含硫酸钙、未知有机酸的钙盐和钾盐、挥发油、皂俄、戊糖己糖葡萄糖醛酸等。叶含内消旋肌醇(Myo- inositol。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排石利尿。用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

猫须草

【用法用量】 1~2两。

【用方举例】

猫须草茶

出处 :《岳美中论医案

组成 : 猫须草6O克,茎与叶切碎。

功用 : 利尿排石。

主治 : 肾结石膀胱结石、胆结石、痛风风湿性关节炎

制法 : 上药紧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频饮代茶,1日服完。每日剂。

宜忌 : 脾胃虚寒者慎用。

按语 : 此药为印度尼西亚草药,当地医生常用治结石病,效果颇著。该药从印尼至南亚诸岛及澳洲均有生长,我国海南岛亦有栽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猫须草含硫酸钙、未知有机酸的钙盐和钾盐、挥发油、皂甙、已糖、葡萄糖醛酸等。叶含内消旋肌醇。味甘淡微苦、性寒。能清热去湿、排石利水。可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备注】(1)海南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Orthosiphon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Sun]与上种类似,亦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