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油杉
Yóu Shān
油杉
别名杜松、唐杉、松罗、水松
功效作用消肿解毒。主痈疽疮肿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基本资料
  2. 油杉属
  3. 渐危现状
  4. 形态特征
  5. 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6. 保护价值与措施
  7. 栽培要点
  8. 中药材的知识

基本资料

【拉丁名】 Keteleeria fortunei (Murr.) Carr.

【中文学名油杉

【科 别】Pinaceae 松科

【濒危类别】渐危

【保护级别】3级

【现 状】因人为干扰,破坏严重,目前成片森林极少

【分布省县】福建福州,漳州;广东大埔;广西博白,上思

【分布描述】福建东南部和南部;广东东部;广西南部等沿海丘陵地带

【气候类型】夏秋气温较高,冬春温凉,春夏雨日多,秋冬干燥

【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

【土壤PH值】4.5-5

【土壤类型】山地红壤及钙质土

【地形特征】东南沿海的低海拔山区

【生态特征】喜光,耐干旱瘠薄

【群落特征】针阔混交林

【伴 生 种】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 (Hemsl.) Hayata 木荷 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毛果青冈 Cyclobalanopsis pachyloma (Seem.) Schott.

【花 期】2-3

【果 期】10-11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栽培要求】苗期喜光,但7-8间需短期遮荫

【科研价值】对研究我国南方植物区系有价值

【经济价值】造船及家具等的良材,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封禁保护,对古树要挂牌保护,采种育苗,推广人工造林  

油杉属

海南油杉、云南油杉、旱地油杉、矩鳞油杉、台湾油杉、邓柔油杉、黄枝油杉、铁坚油杉、青岩油杉、油杉、江南油杉

油杉属分布最南的种类,对于研究油杉属地理分布及海南岛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结构细,为建筑、家具、船舱、面板等良材;树形优雅美观 ,可作庭园绿化树种。  

渐危现状

渐危种。油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南部沿海丘陵地带。由于人为干扰,破坏严重,目前成片森林极少,多散生在阔叶林中。易危 (VU)。已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和《 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图谱》。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500(8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黄褐色或暗灰褐色,纵裂或块状脱落;1年生枝红褐色,无毛或有毛,2一3年生小枝淡黄灰色或淡黄褐色。叶在侧枝上排成两列,线形,长1.2一3厘米,宽2-4毫米,先端圆或钝(幼树之叶锐尖),基部渐狭,中脉两面隆起,下面有两条微被白粉的气孔带、具短柄。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顶或叶腋;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球果圆柱形,直立,成熟时淡褐色或淡栗色,长10 一18厘米,直径5一6.5厘米,中部的种鳞宽圆形,长2.5一3.2厘米,宽2.7一3.3厘米,顶端近平截或微凹,边缘内曲,鳞背露出部分无毛;种子有膜质阔翅,种翅中上部较宽,与种鳞近等长。  

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分布区地处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边缘,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分布于广西南部海拔较低的低山区。夏秋气温较高,冬春温凉,年平均温17一23℃,极端最低温一3℃,年降雨量1100一1600毫米,春夏雨日多,秋冬干燥。油杉为深根性喜光树种,对土壤适应性广,能在酸性山地土壤(pH值4.5-5)和钙质土上生长,耐干旱瘠薄;在深厚肥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迅速。在福州地区,油杉常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 (Hemsl.)Hayata、木荷 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毛果青冈Cvclobalanopsis pachyloma (Seem.)Schott.、樟叶槭Acer cinnamomifolium Hayata、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elii Merr.、红叶树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厚壳桂Crvptocarya chinensis(Hance)Hemsl.、等组成针阔混交林。2--3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  

保护价值与措施

油杉特产我国,是古老的残遗树种,对研究我国南方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有光泽,材质坚实,耐水湿,为造船及家具等的良材。可选作亚热带地区海拔500米以下沿海低山丘陵地的造林树种。

现存的成片油杉林,多在寺庙附近和风景区,如福州的涌泉寺、莆田的西岩寺,已实行封禁保护。其他各地零散的油杉应尽快给予保护,对古树要挂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种育苗,推广人工造林。  

栽培要点

当11月上中旬球果由浅绿色转变为栗褐色时,可采收播种,种子也可用湿沙层积贮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发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间需短期遮荫。幼苗生长缓慢,经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油杉萌芽力极强,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复成林。  

中药材的知识

Bkg5q.jpg

【药名】油杉

【别名】杜松、唐杉、松罗、水松

【汉语拼音】you sh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eteleeria fortunei (Murr.)Carr,[Picea fortunnei Murr.;Abies fortunei Murr.]

【功效】消肿解毒

【科属分类】松科

【主治】痈疽疮肿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沿海山地。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叶,全年采挖根皮,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m。树皮粗糙,暗灰色,纵裂;枝条开展,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无毛或有毛。叶条形,在侧枝上排成2列,长1.2-3cm,宽2-4mm,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上面有光泽,无气孔线,下面淡绿色,沿中脉每边有气孔线12-17条。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圆柱形,直立,长8-18cm,熟时淡褐色或淡栗色;种鳞近圆形或宽圆形,上部宽圆或截圆形,长2.5-3.2cm,宽2.7-3.3cm,边缘内曲,鳞背露出部分无毛;苞鳞中部窄缩,上部3裂,中裂锐尖。种子有宽阔的翅,与种鳞几等长。花期3-4月,种子10月成熟。

性味】淡;叶味微酸;性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