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中医宝典App 2021-04版

局部麻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局部麻醉

利用阻滞神经传导的药物,使麻醉作用局限于躯体某一局部称为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感觉神经被阻滞时,产生局部的痛觉及感觉的抑制或消失;运动神经同时被阻滞时,产生肌肉运动减弱或完全松弛。这种阻滞是暂时和完全可逆的。

图1 颈丛的组成

图2 臂丛的组成

图3 臂丛阻滞入路

图4 股神经解剖

1.股外侧皮神经 2.股神经 3.闭孔神经 4.股动脉

图5 坐骨神经侧卧位阻滞法

图6 坐骨神经前路阻滞法

1.髂前上嵴 2.耻骨结节 3.大转子 4.坐骨神经

图7 坐骨神经仰卧位阻滞法

图8 星状神经节阻滞法  

目录

  1. 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2. 点击展开目录

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1、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的径路可达到无痛和避免因疼痛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2、麻醉前应向病人作充分解释以取得合作。不能合作者,如必须行局部麻醉,应在基础麻醉或强化麻醉下施行。

3、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

4、麻醉前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应用前应经至少二人对所用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5、用药者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药量、性质和不良反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表面麻醉

1、局麻药直接与粘膜接触后,穿透粘膜作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2、给药方法:用喷雾器喷于粘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粘膜表面;以棉球或纱条填充。为达到完善的麻醉,常需多次给药,一般2~3次,每次相隔5分钟。

3、常用药物为: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4、适应证:眼、耳鼻喉、气管尿道等部位的粘膜麻醉。不同部位应选择不同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低浓度药物。

5、不良反应: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  

(二)局部浸润麻醉

    1、将局麻药注入手术区域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

2、操作方法:“一针技术”,即先行皮内注药

形成皮丘,再从皮丘边缘进针注药形成第二个皮丘,沿手术切口形成皮丘带。“分层注药”,即浸润一层起开一层,以达到完善麻醉的目的。每次注药前应回吸或边注药边进针,以免血管内注药。

3、适应证:体表手术,内窥镜手术和介入性检查的麻醉。

4、禁忌证:局部感染恶性肿瘤昏厥。  

(三)传导麻醉(阻滞麻醉

1、将药物注射于神经干附近,阻滞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

2、常用于四肢及口腔科手术。  

(四)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髓麻醉、腰麻)

1、将药物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麻醉该部位的脊神经根

2、常用于下腹部下肢的手术。  

(五)硬脊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

1、将药物溶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使其沿脊神经根扩散进入椎间孔,使该处神经干麻醉。

2、适用范围较广,从颈部至下肢手术都可采用。特别使用于上腹部的手术。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