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概要:

目录

  1. 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乘车路线
  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图
  3.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概况
  4. 医院简介
  5. 医疗设备精良
  6. 技术力量雄厚
  7. 历史沿革
  8. 专业特色鲜明
  9. 科室设置和特长(色)专科
  10. 心血管内科
  11. 心血管外科
  12. 消化内科
  13. 血液内科
  14. 麻醉科
  15. 矫形外科
  16. 先进设备
  17. 周边公交
  18.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先进设备
  19.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所获荣誉
  2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的医院
  21. 参看

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乘车路线

1.乘坐公共汽车在市一医院(人民北路站)、市一医院(北灵路站)、广医站或盘福路站下车。
2.乘坐地铁在西门口站下车。
广州市内乘2、4、12、31、38、42、56、58、62、133、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图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图信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由于技术原因,部分医院位置可能不精确,本地图仅供参考。 本地图显示的位置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1号 邮政编码: 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概况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广州市卫生局下属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广州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始建于1899年(光绪25年),至今已有111年历史。1993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通过国家级爱婴医院评估,取得“爱婴医院”称号; 1996年被市编办定为市副局级单位;1997年通过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教学医院的评估,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2001年底被定为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第一批定点医疗机构;2003年批准挂牌为广州市临床重症救治中心。现为广州铁路集团和海南省、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佛山顺德区、佛山南海区、从化市、花都区、南沙区等地的医保定点医院。

医院由院本部、鹤洞分院两个院区组成,并经营管理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医院占地面积约6.2万m2,医疗业务建筑面积16万m2,拥有固定资产约8.08亿元。

学科:全院设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11个,其中脾胃病专科为广东省“十一五”首批中医重点专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麻醉科为广东省特色专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通外科为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科;骨科检验科、呼吸科为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项;中医消化科和中医脑血管科为广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广州市临床重症救治中心、广东省医院消毒供应质量控中心、广州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均设在本院。

人员: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856人,其中高级职称389人,中级职称563人;研究生学历320人(其中博士58人,硕士26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

医疗:医院目前开放病床1407张,日均门诊量7500余人次,年住院人次超过3.8万。医院秉承“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百年传统,不断引进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抢救了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和疑难病例患者。例如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治疗冠心病;成功开展首例非清除性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首例脐血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建立急性疼痛服务模式;成功开展了广东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和不停跳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开展首例广州市属医院依靠自身技术力量进行的肝移植手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还有:电子人工喉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根治的研究、尿控技术、活骨移植血供监测技术等。

科研: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科研课题3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省、市科技奖励17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6项、市一等奖1项、市二等奖2项、市三等奖4项)。拥有设备先进的中心实验室,消化病、血液病实验室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胃肠病实验室为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共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

教学:医院承担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大专5个层次、9个专业近1600余名学生的教学任务。一直是广州地区高等医学院的重要教学基地,承担了广州医学院、暨南大学、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等院校的医疗、检验、影像、口腔、管理、营养、护理、卫生事业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临床理论教学、见习及实习带教任务。独立承担了广州医学院医学专业临床教学,2009年共承担本科教学23门理论大课教学任务,总理论课时1049学时,见习教学2684学时,接收各大医学院校实习237人次。现有博士导师7人、硕士导师76人,在院研究生124人,其中先后有17 人获“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承担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任务,每年接受进修生200—250人,承办国家级和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15项。

设备:医院诊疗设备总价值3.4亿元,拥有:全身320排螺旋CTMRIDS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脑干诱发电位仪、电视纤维肠镜、1250毫安电视胃肠X线机、体外超声碎石机、全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尿液系统分析仪等。建立了全院级信息管理平台,支持全院HIS(医院信息系统)、CIS(临床信息系统)、PACS(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的一体化;支持全院OA(办公自动化系统)、经济核算、后勤物资管理;支持网上挂号、预约、查询结果、网上结算等业务。

医院简介

Bkod6.jpg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有105年历史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该院1993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是广州市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通过“爱婴医院”评审,1997年通过省高等医学院教学医院的审核评估,同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目前,该院在职职工有196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19人(高级职称198人),法定床位1047张。设临床科室34个,医技科室8个。其中,心血管内科为省“五个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消化内科血液实验室为市卫生系统科教兴医规划第一批重点专科(实验室)。另设有广州电子喉研究中心,市白内障复明指导中心,市弱智儿童咨询服务中心,市检验中心、市整形中心、市泌尿系结石诊疗中心,市临床医学研究所等。另外,医院属下有7个医疗点。2001年年门(急)诊人数达154万多人次,年住院人数15463人次。

医疗设备精良

医院先后引进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主要有:全身螺旋CT、MRI、DSA、彩色多普勒、脑干诱发电位仪、电视纤维胃肠镜、1250毫安电视胃肠X线机、体外超声碎石机、全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在2001年又率先在华南地区安装超声聚能刀、“鹰眼显像系统”(HAWKEYE)ECT.该院医疗业务水平不断发展提高,一些项目处于省市领先水平。1954年姚碧澄院长在内科首创经皮肝穿刺肝内胆道造影获得成功,随后又在脑系科开展经皮穿刺颈总动脉脑血管造影获得成功。心胸外科自1954年开展肺叶切除术,1956年开展了心脏大血管手术,1959年在广州地区率先开展低温下心内直视手术获成功,1962年在省内首次开展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获成功。1955年5月眼科完成华南地区首例角膜移植术。1956年心内科开展右心导管的研究并取得右心导管术的成功,1957年开展的选择性心导管术,为国内首创。1963年内科心血管研究小组成立,开展冠状血管循环血量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及动脉硬化治疗的研究获卫生部科学大会奖。1962年使用ALWCC座式人工肾,成功抢救一例急性砷化氢中毒尿闭16天的垂危病人,获得全国科学技术研究成 果奖。1964年官科梁赐芳发明的“气管异物钳”是建国以后第一例由医生完成的医疗器械的发明创造。他所研制的“人工电子喉”至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80年1月心胸外科开展首例“二尖瓣置换手术”获得成功。1987年心外科又进行多例高难度心脏手术并成功,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同年4月脑系科开展“经皮穿刺射频热仪治疗三叉精神痛”成功,为国内领先项目。1984年泌尿外科开展经皮穿刺肾石取出术和超声碎石术成功,为国内领先项目。1987年5月心内科经皮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为省内领先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1996年至1998年间成功施行了我国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中南地区首例“经皮外周动脉腔内旋切吸出术”、广东省首例“异体心脏移植术”等。2001年

Bkod7.jpg

月30日,该院还成功实施一例异体肝移植手术,患者至今情况良好。

技术力量雄厚

该院一直是广州地区高等医学院和中等卫生学校的重要教学基地,承担了广州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广州市护士学校、广州市卫生学校等院校的医疗、检验、影像、口腔、管理、营养、护理、卫生管理、信息等多专业的临床见习及实习带教任务,并承担多间院校的理论大课的授课任务。1997年以来有20位专家被聘为广州医学院硕士生导师,1人被聘为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培养了多批硕士研究生。

1989—1998年,该院承担了上级下达的研究项目共89项,自选项目246项。其中: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科研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项,省卫生厅“九五”期间“五个科技兴医工程”重点研究项目1项,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29项,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项,广州市重点科技项目22项,广州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24项。该院取得科技成果102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教委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项,省科学大会奖6项,省科技进步一至四等奖14项。在2001年,全院共申报科研课题120项,目前已经中标的46项,其中包括卫生部2项、省科技厅3项。今年有7个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5个项目获科技成果奖,其中,获市(厅)级4个,省级3个。

面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市一人明确认识到,既要经得起这种严峻考验,又要抓住难得机遇,从而拓展新思路、建立新观念,迈出新的步伐,开展新的工作,创出新的辉煌。

该院还实行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有力促进了医院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两个效益,加强了医院的竞争能力,使医院面临医保制度的改革;面临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早在1984年该院就建立了电脑室,率先开发了一批卫生系统使用的应用软件,成为广州市计算机应用先进单位。1988年8月中华医学会信息学协会在该院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医学信息交流会”。1994年开始建设全院计算机管理网络。现在已经建成了包括临床(门诊、住院、医嘱、药剂、检验)、行政、后勤(物资管理、就餐)、科教(科研、图书馆)、财务、查询等系统的,共有250个工作站的大型医院信息系统。

历史沿革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是广州市方便医院,始建于1899年夏季,几经更名,1954年正式命名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毗邻流花湖畔,越秀山下,占地面积62107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达10 万平方米,其中英东门诊大楼面积有32000平方米,新建外科大楼30900平方米,是广州地区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的重要基地。1993年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通过国家爱婴医院评审,2001年底被定为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第一批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8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24人,正高职称43人,副高职称162人,中级职称336人,编制床位1047张,实际开放为1007张。年门、急诊171万人次,年手术总例数2.6万人次,年出院人数1.7万人次,病床使用率89.8%。位于芳村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鹤洞分院于2002年初开业,分院用房面积为6600平方米(分层楼),初设床位60张,配置中央空调,实行全面的电脑化管理。该院秉承“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百年传统,不断引进、创新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抢救了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和疑难病例,例如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治疗冠心病,首例非清除性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首例脐血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功,首先建立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介入治疗在妇产医学的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开展了广东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和不停跳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首例广州市属医院依靠自身技术力量进行的肝移植手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有电子人工喉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根治的研究、活骨移植血供监测的新方法等等。

专业特色鲜明


该院医务人员在“科技兴院,便民为本”的方针指导下,刻苦钻研医疗技术之风长盛不衰。近10年来,该院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33项,有64项共获得国家教委、省、市等各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奖120个,出版专著5部。承担了广州医学院、广州卫生学校的大量临床教学任务,作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广州地区多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基地,拥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余人。承担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任务,每年接受进修生200—250人,承办国家级和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15项。


医院内部信息逐步实现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已建成住院病床、医嘱、收费管理系统,门诊定价收费管理系统,药剂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

科室设置和特长(色)专科


临床科室设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麻醉科、妇产科、脑系科、老年病科、小儿科、中医科传染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理疗科、社会医疗服务部等17个级学科和32个级专科;医技科室包括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药剂科、功能检查科、营养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10个科室。同时还设有广州市电子喉研究中心、广州市白内障复明指导中心、穗港光明眼库、广州市弱智儿童保健咨询服务中心、广州市重症救治中心、广州市中毒急救中心、广州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妇产医学介入治疗中心、HIFU超声聚焦肿瘤治疗中心、体检中心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是广东省“五个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现设病床44张(包括CCU病床7张),有教授和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3人,讲师和主治医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心血管介入技术尤其冠心病介入技术(冠脉造影、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支架术、旋磨术、血栓抽吸术等)是该专科的特长,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开展了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获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颁发“中华之最”奖牌。颈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周围动脉扩张和支架术是该科的常规诊疗技术手段,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具有省内先进水平。

心血管外科


广州市“科教兴医”重点专科,设有病床30张,CCU病床4张,有教授和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博士、硕士学位4人。擅长于低体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及冠心病的治疗,如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矫治,同种异体主动脉带瓣血管移植重建右室流出道等均获满意效果,成功实施省内首例二尖瓣置换同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998年成功进行了省内首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和不停跳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消化内科


广州市“科技兴医”重点专科,附设胃镜室、消化实验室、超声聚焦刀肿瘤治疗中心。现有床位40张,有教授和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4人,讲师和主治医师5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硕士学位6人。擅长于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的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对胃肠道息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胆总管结石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晚期食道癌、胃造瘘等可运用先进的仪器进行内镜下治疗。在中南地区率先引进HIFU超声聚焦刀,开展多种肿瘤的无创性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系列研究和最佳根除方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2000年卫生部十大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血液内科


现有病床38张,附设血液病学实验室,属广州市“科技兴医”重点实验室;有教授和正、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硕士学位9人。。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非清除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成功治疗了多例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顽症,疗效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定向扩增、PCR-SSP法进行供受体HLA配型、微卫星法DNA指纹图检测、CD34+细胞的分选等研究工作,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开展,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麻醉科


广州市“科技兴医”重点专科,有教授和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9人,其中硕士导师1人、博士、硕士(含研究生)8人。承担广东省“五个工程”等重点科研项目9项,获各级科技成果进步奖11奖;主编《临床监测学》专著一部,“围术期呼吸力学连续气道的监测”、“急性疼痛治疗PCA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全麻深度监测和调控、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临床应用研究”三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含疼痛专科)和重症监测的整体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擅长各科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心血管手术和器官移植(心、肝、肾)等病人的麻醉处理。

矫形外科


现有病床45张;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硕士3人。专业项目包括创伤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修复重建等。其强项为创伤骨科颈椎病、关节置换、肢体修复与功能重建,在省内率先开展对重症高危颈椎病人的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省内首例半骨盆置换治疗骨盆肿瘤获得成功,首例以踝代膝下肢功能重建术和足死移植再造多指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四肢逆行岛状皮瓣和复合组织瓣移植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活骨移植血供监测新方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先进设备


医院拥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磁共振成像系统、螺旋CT、ECT、数学减影血管造影装置、彩色多普勒诊断议、电子内镜、超声内镜、全能麻醉机、体外循环机、激光治疗系统、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离机、全自动血球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骨密度测定仪、 HIFU超声聚焦刀等。

周边公交

(市一医院站)12 215 253 29 56 58 高峰快线9 夜21广州市内乘2、4、12、31、38、42、56、58、62、133、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先进设备

医院诊疗设备总价值3.4亿元,拥有:全身320排螺旋CTMRIDS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脑干诱发电位仪、电视纤维肠镜、1250毫安电视胃肠X线机、体外超声碎石机、全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尿液系统分析仪等。建立了全院级信息管理平台,支持全院HIS(医院信息系统)、CIS(临床信息系统)、PACS(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的一体化;支持全院OA(办公自动化系统)、经济核算、后勤物资管理;支持网上挂号、预约、查询结果、网上结算等业务。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所获荣誉

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科研课题3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省、市科技奖励17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6项、市一等奖1项、市二等奖2项、市三等奖4项)。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的医院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