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1.下肢浅静脉曲张明显,伴有小腿胀痛和肿胀色素沉着,慢性复发性溃疡

2.大隐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

3.既往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且深静脉瓣膜功能良好者。  

目录

  1. 禁忌症
  2. 术前准备
  3. 麻醉
  4. 手术步骤
  5. 术中注意事项
  6. 术后处理

禁忌症

1.年老体弱,有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手术耐受力较差者。

2.深静脉有阻塞者。

3.合并有急性静脉炎全身化脓性感染。  

术前准备

1.下肢溃疡者,经处理后创面较清洁,炎症已控制。

2.因手术和创伤范围较广泛,术前24小时应用抗生素

3.剃除阴毛,并准备患肢皮肤

4.用龙胆紫液标出曲张静脉的部位和走行,以利手术。  

麻醉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步骤

1.切口 在股动脉内侧,自腹股沟韧带向下作弯向内侧的纵行或斜行切口。长约6cm。

2.分离大隐静脉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股动脉内侧切开浅筋膜,显露卵圆窝,即可发现大隐静脉与股静脉的汇合处。用弯止血钳分离出大隐静脉主干。

3.切断大隐静脉分支 沿静脉干分离,找出旋髂浅、腹壁浅、阴部外浅、股外侧和股内侧静脉等分支,并一一结扎、切断。这些分支的位置和数目有较大变异,所以手术时应尽量显露该部,仔细寻找各个分支,直至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处。

4.结扎大隐静脉 从大隐静脉后方引起一根粗丝线,在距离股静脉0.5 ~1.0cm处结扎大隐静脉。在结扎线的远端钳夹两把止血钳,在钳间切断静脉,在近端钳的近端加作缝扎。

5.插入、推进大隐静脉剥离器 自切断的静脉远端向下插入硬式或软式静脉剥离器,沿静脉向下推进。如遇到阻力,表示可能已达静脉曲折部位或已达深静脉交通支的平面,在皮肤外触膜到剥离器圆柱状金属头后,在相应处的皮肤另作一小切口,显露该处静脉,在剥离器头部的上、下两端结扎血管,并于两结扎线间切断静脉。

6.抽出静脉 将剥离器自卵圆窝切口处均匀用力拉出,边抽边压迫止血,整条大隐静脉可随之而出。亦可将大隐静脉用相同方式自下部切口拉出。

7.继续分段切除 继续从下段切口以同样方法向下分段抽出曲张的静脉,直至踝部。曲张静脉的主干剥脱后,对仍然显现的粗大分支,亦要仔细分离、剥脱。

8.切除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在抽剥主干或分支过程中,如遇到阻力并见该处皮肤凹隐,常常提示该处有较粗的交通支,应另作小切口,将血管分离后,予以结扎、切断。

9.缝合 缝合各切口,整个下肢用弹力绷带弹力袜均匀用力包扎,以防剥脱部位出血。  

术中注意事项

1.大隐静脉根部的解剖要清楚,一切分支静脉均须切断、结扎,以防复发3。

2.如局麻解剖不清或对过于肥胖的病人,可在内踝部或膝下小腿内侧切口,分离出大隐静脉,切断后将剥离器插入近心断端,向上推进至腹股沟部,这样就可以找到大隐静脉主干。

3.在大隐静脉和股静脉的汇合处,二者之间有一层筛筋膜,不能轻易切开,以免误伤股静脉。术中一旦损伤股静脉,应立即扩大切口,充分显露股静脉损伤部位,用5-0尼龙线进行静脉修补术。若股静脉完全切断,应取一段自体大隐静脉做间置股静脉移植术

4.若曲张静脉迂曲明显,不能顺利插入剥离器时,不必勉强一次抽出,可多作小切口,在皮下分段分离、结扎、切除曲张静脉团。而后抽出剩余的大隐静脉干。

5.如在内踝上有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表明内踝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应在内踝处剥脱大隐静脉、结扎交通支。  

术后处理

1.从足部开始,整个下肢用弹力绷带包扎。

2.患肢抬高,并主动做足部跖屈、背伸活动,促进小腿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3.术后当日可下床作短时间走动。

4.术后10~14日拆线,4~6周后可考虑停用弹力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