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氯雷他定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地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的主要活性代谢物,属于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商品名芙必叮,是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第一个第三代抗组胺药,其药理作用与氯雷 他定相似,但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少。具有长效抗组胺作用,但不会阻滞心脏钾通道,从而改善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最大特点是无镇静作用、无心脏毒性。主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相关症状。不良反应很小。本品价格更为昂贵,患者应根据情况及医师建议购买。

地氯雷他定结构式

目录

  1. 临床应用
  2. 不良反应
  3. 禁忌症
  4. 用法用量
  5. 注意事项
  6. 药物相互作用
  7. 药物过量
  8. 药理学
    1. 药理作用
    2. 毒理研究
    3. 药代动力学
  9. 参看
  10. 参考文献

临床应用

用于缓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全身及局部症状。

另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扑尔敏等)具有嗜睡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等)镇静作用轻微,但部分患者可表现出心脏毒性,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最大特点为无镇静作用且无心脏毒性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心脏毒性以阿司咪唑最为明显,现已不用,其中氯雷他定算安全药物,但部分患者还是会出现心悸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头晕头痛、困倦、口干乏力等。

禁忌症

对本产品过敏者禁用。 

用法用量

成人及12岁以上的青少年:口服每日一次,每次mg(一片)。   

注意事项

  • 由于抗组胺药能清除或减轻皮肤对所有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因而在进行任何皮肤过敏性试验前48小时,应停止使用本品。
  • 肝损伤膀胱颈阻塞、尿道张力过强、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应遵医嘱用药。  
  • 孕妇用药:给予34倍人体临床推荐剂量的地氯雷他定,未发现对大鼠总体生育能力有影响。 在动物试验中未发现地氯他定有致畸变和致突变作用。由于尚无孕妇使用地氯雷他定的临床资料,怀孕期内使用地氯雷他定的安全性尚未确定,除非潜在的益处超过可能的风险,怀孕期内不应使用地氯雷他定。
  • 地氯雷他定可经乳汁排泌,因此不建议哺乳期妇女服用地氯雷他定。  
  • 地氯雷他定对12岁以下的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定。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服药过量刊,应考虑采取标准治疗措施去除未吸收的活性成分。建议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

在一项对成人和青少年进行的多剂量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接受高达45mg的地氯雷他定(临床实际用量的9倍),临床上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有使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可能。

地氯雷他定不能通过血液透析排除;是否可以通过腹膜透析排除尚不可知。

药理学

药理作用

本品为非镇静性的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可通过选择性地拮抗外周H1受体,缓解过敏性鼻炎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相关症状。另外,体外研究结果,本品可抑制组胺从人肥大细胞释放。动物研究提示,本品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给药剂量达250mg/kg时出现死亡(按AUC计算,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推荐日口服剂量的120倍),小鼠经口给药LD50为353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地氯雷他定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290倍)。猴经口给药剂量达250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地氯雷他定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810倍)时,未出现死亡。

生殖毒性

本品经口给剂量达24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液剂量下AUC的130倍)时,对雌性大鼠生育能力无影响;经口给药剂量为12mg/kg日(地氯雷他定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45倍)时,出现雌鼠受孕率下降、雄鼠精子数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和睾丸组织学改变,表明雄性大鼠生育力降低;经口给药剂量为3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8倍)时,对大鼠生育力无影响。

大鼠和家兔经口给予本品,剂量分别达48和60mg/kg/日(地氯雷他定达到及其代谢物的暴露分别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210和230倍)时,未见致畸作用。雌性大鼠给药剂量为24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120倍)时,可见植入前丢失率增加、植入数和胚胎数减少:给药剂量为9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50倍)或以上时,可见仔鼠体重减轻翻正反射减慢,给药剂量为3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7倍)时,本品对仔鼠发育无影响。但目前尚无充分的和严格对照的孕妇临床研究资料,因为动物生殖试验并不总能预测人的反应,除非确实需要,在怀孕期间不应使用本品。

本品可通过乳汁分泌,因此应根据该药对母亲的重要性决定是否停止哺乳或停药。

致癌性:通过氯雷他定的研究对本品的潜在致癌性进行了评估。小鼠和大鼠分别连续经口给予氯雷他定18个月和2年,雄性小鼠给药剂量达40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3倍)时,肝细胞瘤(包括腺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雄性大鼠给药剂量为10mg/kg/日,雌性和雄性大鼠给药剂量为25mg/kg/日(地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约为临床日推荐口服剂量下AUC的30倍)时,肝细胞瘤发生率显著升高。以上发现与地氯雷他定长期给药的临床相关性尚不明确。  

药代动力学

文献报导,地氯雷他定口服后30分钟可测得其血浆浓度,约3小时后可被良好吸收并达最高血药浓度。其消除半衰期约为27小时。地氯雷他定的蓄积程度与其半衰期(约27小时)及每日一次的服药间隔一致,地氯雷他定的血药浓度及AUC在5mg-20mg范围内与剂量成正比。

地氯雷他定可与血浆蛋白中等程度结合(83%-87%)。每日1次口服5mg-20mg连服14天,无证据表明存在有临床相关意义的药物蓄积

在一项服用7.5毫克地氯雷他定的单剂量研究中,食物(高脂肪、高热量早餐)对证据表明存在有响。  

参看

参考文献

  •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
  • 《新编药物学》第17版.陈新谦主编
  • 第三代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第14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