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hdf.jpg

  

目录

  1. 口炎简介
  2. 口炎病因病理
  3. 口炎诊断与鉴别
  4. 口炎临床表现
    1. 溃疡性口炎临床表现
    2. 疱疹性口炎临床表现
    3. 药物过敏性口炎临床表现
    4. 念珠菌口角炎临床表现
  5. 口炎治疗
    1. 1.风热袭表
    2. 2.脾胃积热
    3. 3.心火上炎
    4. 4.虚火上浮
  6. 口炎预防
    1. 小儿口炎如何防治
    2. 变应性口炎预防
    3. 膜性口炎预防
  7. 口炎诊断要点

口炎简介

口炎是口腔粘膜炎症,可波及颊粘膜、舌、齿龊、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口炎病因病理

西医学认为,细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链球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这些细菌在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状况下,若口腔不洁,则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损伤。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上有较厚的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疱疹性口炎的致病原是工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皮肤出现红疹,并迅速出现渗出而形成水泡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多为外感邪毒,或食伤,素体蕴热及阴虚等。风热外感,引动心脾两经内热,蒸于口舌黏膜而发为口疮。食伤于脾胃,则致心脾积热,火热上灼口舌;或复感受外邪,熏灼口腔,皆可致疱疹、溃疡发生。如若素体阴虚,阴液亏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热熏口腔亦可发为口疮。本病属急性者易治,若溃疡反复发作,正气亏虚者病程迁延而难治。  

口炎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病史 细菌性口腔炎起病前常有急性感染史;疱疹性口腔炎可有本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见上述临床表现部分。

3.血常规检查 细菌性口腔炎白细胞总数升高;疱疹性口腔炎白细胞数多正常。

4.组织病理检查 取水泡底部组织染色,可见到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有嗜伊红病毒

颗粒,电镜下观察,能见到六角形单纯疱疹病毒仅次于细胞核中央。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由柯萨奇A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  

口炎临床表现

溃疡性口炎临床表现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唇内、舌及颊粘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初起粘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不久又重新出现假膜。局部疼痛,淋巴结肿大。拒食、烦躁、发热39℃~40℃。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常增高;创面渗出液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全身症状轻者约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  

疱疹性口炎临床表现

起病时发热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在口角和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疮疹,疼痛颇剧、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经常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疮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肿大。  

药物过敏性口炎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性口炎是指服了某种药物后,使口腔粘膜发生急性炎症表现。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左右发病。其早期症状是口腔粘膜充血,水肿或出现红斑和水泡等。由于药物不断吸收,使早期症状逐渐加重并形成粘膜溃烂。这种粘膜溃烂面不同于一般口疮表现,在其溃烂面上覆盖血性分泌物,溃面肿胀,常常引起刺激性剧烈疼痛,儿童因疼痛而拒食。药物过敏的部位以口腔前部多见,如上下唇粘膜,舌背,上腭等。  

念珠菌口角炎临床表现

念珠菌口角炎(candidal angular cheilitis) 本病的特征是常为双侧罹患,口角区的皮肤与粘膜发生皲裂,邻近的皮肤与粘膜充血,皲裂处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张口时疼痛或溢血。此种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霉菌性口角炎,应与维生素B2缺乏症或细菌口角炎区别,前者同时并发舌炎唇炎阴囊炎外阴炎,后者多单发于一侧口角,细菌培养阳性(以链球菌为主);而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

年长病人的口角炎多与咬合垂直距离缩短有关,口角区皮肤发生塌陷呈沟槽状,导致唾液由口角溢入沟内,故常呈潮湿状态,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有报道150例戴义齿者,75例有口角炎,其发生原因除垂直距离缩短和某些全身因素外,与义齿的局部刺激,义齿性溃疡的感染也有密切关系。  

口炎治疗

1.风热袭表

主症 唇舌、两颊部出现红疹,有时迅速演变成疱疹,逐步形成溃疡,红肿、疼痛、流涎。

次症 常伴发热,或恶寒,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

理化检查 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 风热外袭,口疮初起,起病急,病情较轻,口疮红肿,可见溃疡形成,但无溃烂融合成片,且全身热毒不盛,均提示为风热之邪外束肌表所致。

治疗原则 疏风清热

方药运用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板蓝根薄荷甘草梢。发热重者加柴胡;小便黄赤者加通草车前草口干欲饮者加芦根天花粉咽痛者加射干虎杖。  

2.脾胃积热

主症 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周围红赤,疼痛拒食,多啼烦躁。

次症 牙龈红肿,口臭涎多,或发热面红,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指纹紫滞。

理化检查 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 过饮过食肥甘厚味,致脾胃内伤,食积化热,灼伤口、唇,故见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食积于内则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方药运用 凉膈散加减:黄芩黄连栀子、生大黄(后下)、连翘、竹叶、薄荷、芒硝甘草蜂蜜口渴烦躁者,加生石膏知母;小便短少者,加生地、通草;溃烂不收口者,加人中白五倍子;大便不实者,可选用清热泻脾散清泻心脾积热。  

3.心火上炎

主症 口腔、舌上溃疡或糜烂,色红赤,疼痛剧烈,进乳食困难。

次症 烦躁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尖边红,苔少,脉细数

理化检查 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 心之本系于舌,心之脉布于舌上。心火上炎,灼伤脉络,则舌上溃疡或糜烂,色红,心烦不安,舌尖红。心火下移,则见小便短赤。

治疗原则 清心泻火,引热下行。

方药运用 泻心导赤汤加减:黄连、生地、竹叶、通草、白茅根灯芯草、车前草、甘草。 热盛者,加栀子、黄芩;热伤津液,口干欲饮者,加芦根、麦冬、天花粉;烦闹多啼者,加黄连、珍珠母

本型口疮也可选用五倍子泻心汤(五倍子、薄荷、生甘草、竹叶、生大黄、炒槟榔、黄芩、黄连、连翘)治疗。  

4.虚火上浮

主症 口舌溃疡反复发作,或经久难愈。色淡红,稀疏,疼痛较轻。

次症 神疲颧红,口干不渴,常见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少,指纹淡紫,脉细数。

理化检查 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 小儿口疮病理因素多为火热,病患较久,易耗阴液,阴虚不能制火,则虚火上炎,故见口疮反复发作,神倦颧红,盗汗,手足心热等证。

治疗原则 滋阴降火

方药运用 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黄柏、知母、山茱萸茯苓、山药、泽泻丹皮玄参五味子、麦冬等。邪热稽留,耗伤津液者,加石斛旱莲草沙参等;肝肾阴虚者,加肉苁蓉女贞子菟丝子;盗汗少寐者,加酸枣仁龙骨(先煎);午后潮热者,加知母、地骨皮

若是长期腹泻而反复发作口疮者,多以脾气虚弱为主,可用参苓白术散升麻葛根治之。心肾阴虚口疮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补心丸化裁治疗。热病后期,热邪灼阴,阴液亏耗;虚火上炎所致口疮,可用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玄参、贝母、丹皮、白芍等)治疗。  

口炎预防

小儿口炎如何防治

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可波及颊粘膜、舌、齿龊、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常见的口头有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细菌性口炎三种。其预防关键集中起来有五点:①注意科学喂养,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避免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②重视口腔卫生,特别在有急性感染时应注意清洗口腔;③注意饮食及奶具、乳头的清洁消毒,减少腹泻发生;④抱疹性口炎流行期间加强田高环节,也可预防性服用板蓝根场,每天1次,连服3天;⑤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而诱发小儿鹅口疮及二重感染。  

变应性口炎预防

一、要牢记“药者毒也”,即明白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不要迷信药物万能,更不能随便用药,如果需要用药最好是在医师指导下,力求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二、有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痒感,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作出诊断和治疗。

三、如果曾有对某种药物的过敏史,每次就诊必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知医生,以免复发。

四、在治病过程中,切忌用药过多、过乱、过杂,同时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同一种药物不宜使用过久。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现象。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禁忌口服阿莫西林,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另外,对氨基比林过敏的人,禁忌使用去痛片(索密痛),因为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便是氨基比林

五、长期露天工作的人们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例如,某人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又经强光照射,在手、足或头颈等裸露部位发生日光性皮炎光毒性皮炎;那么,对于其他可致光敏反应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奎尼丁非那根冬眠灵等也应慎用或最好不在露天工作期间服用。

六、曾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要记录下来、避免重复使用。如果对需要作皮试的药物有过敏史,今后即使皮试、也不能再作。另外,目前新药的问题也较多,有许多新药是复合制剂或中西药复合制剂,应用这些新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特别了解药物的组成,防止药物的组分中含有曾经引起过敏的药物。

七、重视中药的过敏反应问题。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药物过敏反应是西药的问题,好像中药不存在类似问题。其实某些中药也会产生药物过敏反应,这方面已有不少报道,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防范。例如露天作业者服用中药补骨脂后发生了光敏性皮炎,患者出现严重晒斑,自我感觉灼热、疼痛等。  

膜性口炎预防

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牙齿清洁:正确地刷牙,应采取上下竖刷牙法,早晚刷牙,每个牙面刷8-10次;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相邻的牙齿间隙;咀嚼木糖醇口香糖20分钟左右;每月换一支新牙刷;每3个月看一次牙医,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注意含氟牙膏的用量(尤其是儿童),一般豌豆大小即可;刷牙力度适当,所使用的牙刷如出现刷毛外翻就应更换;如没有牙周疾病可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应到具备良好消毒设施的牙科看牙,以免感染上乙肝艾滋病;另外,注意少喝碳酸饮料。  

口炎诊断要点

1.可有与本病有关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史。

2.口腔粘膜出现红肿、疼痛或小溃疡和糜烂疮面,或见白色假膜覆盖其上,常伴发热、口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