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菌
中医宝典 > 马尔尼菲青霉菌
马尔尼菲青霉菌 | ||||||||||||||||
---|---|---|---|---|---|---|---|---|---|---|---|---|---|---|---|---|
科学分类 | ||||||||||||||||
| ||||||||||||||||
二名法 | ||||||||||||||||
Penicillium marneffei |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是青霉菌属中唯一具有温度双态性的种类。虽然大部分的青霉菌都不会引发人类的健康问题,但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却是致病的。
在30℃时马尔尼菲青霉菌呈现为菌丝型态,而在37℃时则为酵母型态。前者在培养基中可形成红色素,后者没有。只有酵母型态才有致病性。此外,马尔尼菲青霉菌在两者之间转换的时间长短不一,从酵母型态变为菌丝型态较容易,只需要1~2天即长出帚状枝并产生红色色素;而后者转变为前者需要3个星期以上,会经过一个短棒状或畸形的过渡期,所以无法在早期就判断是单型态青霉菌。
此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中广西银杏竹鼠的带菌率高达96%。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症
一种多发于东南亚的青霉菌感染症。传染途径尚不清楚。主要病理是马尔尼菲青霉菌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即肺、肝、肠淋巴组织、淋巴结、脾、骨髓、肾和扁桃体等,其中以肺及肝最为严重;极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肾上腺等内分泌腺。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40℃,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可有脓肿形成及溶骨性损害。
健康人有可能染上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但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遭到侵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爱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加,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多。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
4个分类: TaxoboxLatinName | TaxoboxLatinName2 | 维基数据有相关图片而本地未添加 | 青霉属